[发明专利]一种LED外延新型应力释放层生长方法及该方法制备的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53377.3 | 申请日: | 202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7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吕腾飞;王淑娇;郭园;祝光辉;展望;芦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06;H01L33/12;H01L33/2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邹文玉 |
地址: | 22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外延 新型 应力 释放 生长 方法 制备 芯片 | ||
1.一种基于LED外延新型应力释放层的外延结构,包括衬底(1),以及在衬底(1)表面依次层叠的缓冲层(2)、u型GaN层(3)、N型GaN层(4)、应力释放层(5)、发光层(6)和P型半导体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力释放层(5)包括依次/循环层叠的第一超晶格层(51)和第二超晶格层(52);所述的第一超晶格层(51)包括循环交替层叠的GaN层和InXGa(1-X)N层,所述的第二超晶格层(52)包括循环交替层叠的GaN层和InYGa(1-Y)N层;第一超晶格层(51)中的In掺杂浓度小于/等于第二超晶格层(52)中的In掺杂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ED外延新型应力释放层的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超晶格层(51)中的In掺杂浓度小于第二超晶格层(52)中的In掺杂浓度时,所述的应力释放层(5)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超晶格层(51)和第二超晶格层(52);所述第一超晶格层(51)中In掺杂浓度为0~5×1018atom/cm3;所述第二超晶格层(52)中In掺杂浓度为5×1018~2×1020atom/cm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LED外延新型应力释放层的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晶格层(51)中的InXGa(1-X)N层和GaN层循环层叠有1~3个周期,第一超晶格层(51)中每一GaN层的厚度为4nm~8nm,每一InXGa(1-X)N层的厚度为2nm~4nm,得到总厚度为10~20nm的第一超晶格层(51);所述第二超晶格层(52)中的InYGa(1-Y)N层和GaN层循环层叠有2~5个周期,第二超晶格层(52)中每一GaN层的厚度为5nm~10nm,每一InYGa(1-Y)N层的厚度为2nm~5nm,得到总厚度为20~40nm的第二超晶格层(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LED外延新型应力释放层的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晶格层(51)中的GaN层在生长时,si的掺杂浓度为1~5×1018atom/cm3;所述第二超晶格层(52)中的GaN层在生长时,si的掺杂浓度为3~5×1018atom/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ED外延新型应力释放层的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超晶格层(51)中的In掺杂浓度等于第二超晶格层(52)中的In掺杂浓度时,则第一超晶格层(51)和第二超晶格层(52)中的In掺杂浓度均为0;所述的应力释放层(5)包括循环层叠的第一超晶格层(51)和第二超晶格层(52),第一超晶格层(51)为GaXN层(513),GaXN层(513)采用TEGa生长;第二超晶格层(52)为GayN层(523), GayN层(52)采用TMGa生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ED外延新型应力释放层的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层(2)选用的是三维成核层,三维成核层为间隔分布在衬底上的多个GaN岛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ED外延新型应力释放层的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7)包括层叠设置的非掺杂P型GaN层和/或掺杂P型杂质的P型GaN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33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