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缆智能标签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52822.4 | 申请日: | 202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0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钟鸣;陶军;刘洵宇;王宇强;韩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智能 标签 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光缆智能标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对智能变电站电气回路的组网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组网请求信息包括智能变电站中多个主控制器、多个从控制器以及多个电气部件的响应时长;
根据所述多个主控制器、多个从控制器以及多个电气部件的响应时长的差异,确定各主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之间的第一光缆对象,各主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从控制器之间的第二光缆对象,以及各从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之间的第三光缆对象,使得智能变电站电气回路的各个电气支路的总响应时长中的最大值最小;
根据对应直接连接的主控制器的标识信息以及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光缆对象的标签信息;
根据对应直接连接的主控制器的标识信息以及对应直接连接的从控制器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第二光缆对象的标签信息;
根据对应直接连接的从控制器的标识信息以及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第三光缆对象的标签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智能标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主控制器、多个从控制器以及多个电气部件的响应时长的差异,确定各主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之间的第一光缆对象,各主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从控制器之间的第二光缆对象,以及各从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之间的第三光缆对象的步骤包括:
将各主控制器与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的响应时长之和作为第一电气支路的部件总响应时长;
将各主控制器、对应连接的从控制器、以及通过从控制器连接的电气部件的响应时长之和作为第二电气支路的部件总响应时长;
确定智能变电站电气回路中所有第一电气支路的部件总响应时长以及第二电气支路的部件总响应时长中的最大部件总响应时长;
确定具有最大部件总响应时长的第一电气支路或者第二电气支路中的光缆的第一响应时长,将所述最大部件总响应时长以及第一响应时长的和作为总响应时长极限值;所述第一响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将响应时长小于所述总响应时长极限值与所在第一电气支路的部件总响应时长的第一响应时长差值的光缆类型作为所在第一电气支路的第一光缆对象;
将响应时长之和小于所述总响应时长极限值与所在第二电气支路的部件总响应时长的第二响应时长差值的光缆类型作为所在第二电气支路的第二光缆对象以及第三光缆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智能标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支路的第一光缆对象的响应时长与所述第一响应时长差值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缆智能标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气支路的第二光缆对象以及第三光缆对象的响应时长之和与所述第二响应时长差值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5.一种光缆智能标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网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智能变电站电气回路的组网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组网请求信息包括智能变电站中多个主控制器、多个从控制器以及多个电气部件的响应时长;
光缆对象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主控制器、多个从控制器以及多个电气部件的响应时长的差异,确定各主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之间的第一光缆对象,各主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从控制器之间的第二光缆对象,以及各从控制器与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之间的第三光缆对象,使得智能变电站电气回路的各个电气支路的总响应时长中的最大值最小;
标签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对应直接连接的主控制器的标识信息以及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光缆对象的标签信息;并根据对应直接连接的主控制器的标识信息以及对应直接连接的从控制器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第二光缆对象的标签信息;以及根据对应直接连接的从控制器的标识信息以及对应直接连接的电气部件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第三光缆对象的标签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分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28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