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蓄冷储氢罐的氢能冷链车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49109.4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6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东;张伦祥;鲍嘉翥;夏欣然;吕源;王戒;杨磊;宋永臣;赵佳飞;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3/20 | 分类号: | B60P3/20;B60H1/00;B60H1/32;B60K15/01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河彩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63 | 代理人: | 陈玲玉;杨阳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蓄冷储氢罐 氢能冷链车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基于蓄冷储氢罐的氢能冷链车,包括车体(1)、发动机(2)、储氢装置(4)和气泵(1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冷储氢罐(3)以及设置在车体(1)内部的换热盘管(5)和溶液泵(17);所述蓄冷储氢罐(3)包括罐体、蓄冷盘管(6)、第五单向阀(14)、第六单向阀(15)和气阀(16),其中,所述蓄冷盘管(6)位于罐体内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五单向阀(14)、第六单向阀(15)与罐体外部管路联通,罐体通过所述气阀(16)与外部气体管路联通,所述蓄冷盘管(6)与罐体间隙内设有水和水合物生成促进剂;所述换热盘管(5)的一端通过所述溶液泵(17)与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第六单向阀(15)连接,所述换热盘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第五单向阀(14)连接;所述储氢装置(4)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气阀(16)连接,储氢装置(4)另一端依次连接气泵(19)和发动机(2);
所述蓄冷盘管(6)出口端通过第二支管路(8)与所述换热盘管(5)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路(8)上设有第一单向阀(10),所述溶液泵(17)设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0)与所述换热盘管(5)之间,所述蓄冷盘管(6)的入口端通过第一支管路(7)与所述换热盘管(5)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路(7)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1),所述储氢装置(4)与蓄冷储氢罐(3)之间连接的管路为第三支管路(9),所述第三支管路(9)上设有第三单向阀(12);
所述第三单向阀(12)与所述储氢装置(4)之间设有干燥装置(18);
所述储氢装置(4)与所述气泵(19)之间设有第四单向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蓄冷储氢罐的氢能冷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18)内部装有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蓄冷储氢罐的氢能冷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罐体为金属材质,所述罐体外部包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聚氨酯泡沫,所述罐体高为940mm,直径为165mm,内部容积为10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蓄冷储氢罐的氢能冷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合物生成促进剂为TBAB或THF。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蓄冷储氢罐的氢能冷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盘管(6)为螺旋形无缝碳钢管,所述螺旋形无缝碳钢管的直径为8cm,壁厚为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蓄冷储氢罐的氢能冷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5)为翅片换热管,所述换热盘管(5)均匀分布于所述车体(1)顶部,所述换热盘管(5)的材质为铜。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蓄冷储氢罐的氢能冷链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打开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气阀(16),接通外界高压氢气,使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内部充满高压氢气;
S2. 打开所述第五单向阀(14)和第六单向阀(15),将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接口接通至外界制冷机组,使低温载冷液流经制冷机组降温后流进所述蓄冷盘管(6)使所述蓄冷储氢罐(3)罐内温度降低,使氢气和水生成水合物,储存氢气和冷量;
S3. 当S1储氢和S2蓄冷完成后,关闭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气阀(16)、第五单向阀(14)和第六单向阀(15);
S4. 再将所述蓄冷储氢罐(3)的第五单向阀(14)、第六单向阀(15)和气阀(16)分别连接至所述车体(1)内部的第一支管路(7)、第二支管路(8)和第三支管路(9);
S5. 打开所述第六单向阀(15)、第二支管路(8)上的第一单向阀(10)、第一支管路(7)上的第二单向阀(11)、第五单向阀(14)和溶液泵(17),载冷液在所述蓄冷盘管(6)内吸收氢气水合物的冷量降温,经所述第二支管路(8)至所述换热盘管(5)处,与所述车体(1)内的空气换热,降低所述车体(1)内温度,然后经所述第一支管路(7)回到所述蓄冷盘管(6)再次降温,降温后再经所述第二支管路(8)至所述换热盘管(5)处与所述车体(1)内的空气换热,如此继续循环降低车厢温度;
S6. 换热后氢气水合物分解,打开所述气阀(16),所述蓄冷储氢罐(3)内的氢气经过所述第三支管路(9)上的第三单向阀(12)进入干燥装置(18)中,除去氢气中混合的水再进入所述储氢装置(4)中;
S7. 当氢能冷链车运动时,打开储氢装置(4)与所述气泵(19)之间的第四单向阀(13),通过控制所述气泵(19)的功率调节氢气进入所述发动机(2)的速率,进而调节所述发动机(2)的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910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