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生活垃圾二次利用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43471.0 | 申请日: | 2022-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3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陈婷;刘瑞;张熙;曹立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广化(重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重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7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生活 垃圾 二次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二次利用的方法,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包括一种城市生活垃圾二次利用的方法。包括利用城市生活建筑垃圾中砖瓦土渣制得针状硅酸铝纤维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候得到的灰渣用于制备耐火蓄热砖。制得的耐火蓄热砖具有良好好的耐火耐热能力、热稳定性高、蓄热能力强和不易开裂破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生活垃圾二次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多,全国大约有2/3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压力。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新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包括生活厨余垃圾、生活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等。
目前的常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包括填埋法、生化处理法和焚烧法等。其中填埋法占地面积大,二次污染不易控制;生化处理法占地面积较大,肥料中的有害物易超标;焚烧法具有占地少,减容、减量效果好,适用面广,成本相对较低,处理效率高,可回收热能进行供暖或发电等优势被广泛利用。焚烧产生的底灰、飞灰等经提取金属后得到灰渣,大量累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城市生活建筑垃圾中砖瓦渣土等无法通过焚烧法处理,但可以粉碎后用于制备水泥等建筑原料,但是制备的建筑原料常会出现有害物超标、水泥粘性不够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城市生活建筑垃圾中砖瓦渣土用于制砖,但是制得的砖体存在不能耐高温、蓄热效果差,高温下易裂开、破碎,热稳定性差等问题。
所以目前高效二次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减少垃圾焚烧处理带来的污染,提高垃圾二次利用后的使用价值是亟不可待的,因此要寻找一种新型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生活垃圾二次利用的方法,将城市生活建筑垃圾中的砖瓦渣土以及垃圾焚烧处理后产生的灰渣的进行二次利用制成砖,以解决以及城市生活垃圾二次利用后使用价值低,制备的砖体不能耐高温,高温下易裂开、破碎,蓄热效果差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二次利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城市生活建筑垃圾筛选后得到砖瓦渣土制成针状硅酸铝纤维和废渣,将针状硅酸铝纤维、废渣与垃圾焚烧处理后产生的灰渣制成耐火蓄热砖。
进一步,所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后产生的灰渣取自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底灰和飞灰被用来提取金属后剩下的灰渣。
进一步,所述耐火蓄热砖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灰渣20-40份、废渣8-12份,针状硅酸铝纤维30-60份。
再进一步,所述耐火蓄热砖还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水泥12-16份、酚醛树脂0.5-1份、石墨0.5-1.5份、硅酸钠1-3份、聚烷基丙烯酸酯0.5-1份、羧甲基纤维素1-2份。
本发明公开了耐火蓄热砖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a)灰渣、针状硅酸铝纤维、石墨和羧甲基纤维素在螺旋锥形混合机中混合5-15min,获得粒径为600-800μm细粉混合料;
b)将细粉混合料放入高速混砂机中混合搅拌4-6min,再加入水泥和硅酸钠混合搅拌8-12min,后加废渣、酚醛树脂和聚烷基丙烯酸酯继续搅拌10-20min,加水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含水量为15-25%的耐火蓄热砖预备料;
c)将耐火蓄热砖预备料倒入模具中成型后,于40-60℃干燥2-4h得到砖胚;
d)将砖坯放于300-400℃的炉内煅烧1-2h,随后以6-10℃/min的升温速度逐渐升温至900-1100℃煅烧4-6h,取出冷却后得到耐火蓄热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广化(重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重庆)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广化(重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3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