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胚胎拯救获得朱顶红自交后代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0619.5 | 申请日: | 202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6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韩慧华;杨光穗;陈金花;谌振;黄素荣;石丁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H1/02;A01H4/00;A01G24/15;A01G24/28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 | 刘会锋 |
地址: | 5701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胚胎 拯救 获得 朱顶 后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胚胎拯救获得朱顶红自交后代的方法,涉及生物技术育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选用因幼胚败育无法得到种子的朱顶红品种作为亲本;人工辅助授粉;剥取授粉一个星期后的幼胚;将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幼苗;将幼苗从培养基中取出,移栽到育苗盘中,用保鲜膜覆盖育苗盘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揭开保鲜膜,将成活后的幼苗移栽室外,得到植株。本发明利用胚胎拯救技术克服了朱顶红杂交不亲和障碍或因各种因素无法获得正常成熟的种子,可有效提高朱顶红优良亲本的繁殖率及育种效率,加速朱顶红品种选育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通过胚胎拯救获得朱顶红自交后代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朱顶红人工授粉成功后因气候、病虫害、种球营养不足等因数会导致败育现象。朱顶红的子房经人工授粉后的一个星期内子房有明显的膨胀,对子房内已败育但幼胚已经发育的,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拯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胚胎拯救获得朱顶红自交后代的方法,对朱顶红无法通过人工授粉正常获得成熟种子的部分优良品种,其子房内已败育但幼胚已经发育的,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拯救。
1.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通过胚胎拯救获得朱顶红自交后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用因幼胚败育无法得到种子的朱顶红品种作为亲本,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自交;
S2:授粉后,选取有胚胎但败育的朱顶红的胚胎,用清水对胚胎表面进行冲洗,在超净台进行消毒并用无菌水漂洗,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胚胎中的幼胚;
S3: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2得到的幼胚进行接种后将胚胎接入含有1/2MS、15g/L蔗糖、6g/L卡拉胶、PH值5.8-6.2的培养基中;在温度25-28℃、光周期12h/d、光照度1500-2000Lux条件下离体培养20~35天,使幼胚萌发得到幼苗;
S4:对步骤3中得到的幼苗进行培育长出1-2对真叶,种球膨大为1.0cm时,从培养基中取出,对根部进行清洗后移栽到育苗盘中,用保鲜膜覆盖育苗盘进行保湿并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揭开保鲜膜,将成活后的幼苗移栽室外,待其长成植株。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所述幼胚取自授粉后生长发育了7-10天的幼嫩瘦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4中选取具有两片叶,叶长1.5-3cm的幼苗移栽到育苗盘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4中将幼苗从培养基移栽到育苗盘后,幼苗间的间距为2.0-3.0cm。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育苗盘中的移栽基质为泥炭、蛭石、珍珠岩按照质量比1∶1∶1混合的混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幼苗在所述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时,所述人工气候箱中温度设置为25~28℃、光周期12h/d、湿度60%-70%、光照度1500~2000Lux,培养10-15后揭开保鲜膜,成活后带土移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胚胎拯救技术克服了朱顶红杂交不亲和障碍或因各种因素无法获得正常成熟的种子,可有效提高朱顶红优良亲本的繁殖率及育种效率,加速朱顶红品种选育进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通过胚胎拯救获得朱顶红自交后代的方法,如图1所示,选用因幼胚败育无法得到种子的朱顶红品种作为亲本,亲本具有因受精后障碍导致幼胚发育受阻无法自然结实的特性。在晴天早上的8-10点内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自交;授粉时摘下花药后用花粉均匀的抹到柱头上,选择的花粉要干爽不湿,否则授粉后柱头容易发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06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