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Tor网络的混合匿名链路通信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18882.4 | 申请日: | 2022-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8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恩博;李秋洁;方刚;陈周国;谢相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9/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黎飞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tor 网络 混合 匿名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Tor网络的混合匿名链路通信方法及系统,该通信方法,在自定义匿名通信协议的基础上,根据Tor网络协议的分析,对自定义匿名通信协议的数据报文进行格式转换和处理,使自定义匿名通信协议兼容Tor网络节点协议,利用Tor网络节点和自定义网络节点构建混合匿名链路进行匿名数据传输。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不够高、资源投入大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面向Tor网络的混合匿名链路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学术界和工业界在面对各种互联网各种用户隐私泄露威胁研究中,提出了各类通信模型和软件工具,如单代理匿名通信、Mix匿名通信模型、基于广播的匿名通信以及洋葱路由匿名机制等相关技术和网络,当前最为著名的类似于OpenVpn、V2ray、Tor以及I2P等工具和网络,通过加密、混淆及伪装等技术,保护通信数据安全和通信行为。
安全通信链路除了更深层次保护了用户的行为隐私数据之外,在国家安全领域、军事领域也越来越倚重于基于网络的通信传输,以保护我国公民在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安全性,防止被监听和追踪溯源,避免泄露更多的个人网络行为信息。因此,对安全通信链路的研究对于保护个人、国家或者组织的信息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从技术角度,安全通信协议构建的通信链路确保了数据的机密性以及通信关系的匿名性,但也存在用户量较少、通信链路单一的弱点,在中间节点存在安全风险时,存在被大数据检测和关联溯源的风险。
而Tor作为全球公认的安全性最高的开源的第二代洋葱路由,是一款低延迟匿名通信系统,建立于国际互联网之上,通过遍布全球的中继路由节点,构建多跳的通信链路,向全球用户提供匿名互联网访问服务。Tor网络的中继路由节点由全球的志愿者贡献并维护,为公共用户提供服务。外部的网络攻击无法通过节点属性以及通信数据对真实的用户进行关联追踪。同时,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日益扩大、用户保护隐私意识的加强,Tor网络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长。根据Tor Metircs网站的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Tor网络中继路由节点数超过7000个,总带宽超过10GBytes/s,用户分布在76个不同的国家。
各类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链路单一且固定导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不够高、资源投入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Tor网络的混合匿名链路通信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不够高、资源投入大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向Tor网络的混合匿名链路通信方法,在自定义协议的基础上,根据Tor网络协议的分析,对自定义匿名通信协议的数据报文进行格式转换和处理,使自定义匿名通信协议兼容Tor网络节点协议,利用Tor网络节点和自定义网络节点构建混合匿名链路进行匿名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S1,Tor网络节点获取与选择:自定义匿名通信协议,利用匿名通信协议部署网络节点,以及,获取Tor网络全网节点信息并挑选Tor中继节点;
S2,链路扩展:将自定义的匿名通信协议与洋葱网络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实现兼容,融合Tor网络资源,从而构建混合匿名链路;
S3,数据传输:发送端通过构建的混合链路,根据Tor网络节点在混合链路中的位置,采用匿名通信协议或洋葱网络通信协议对网络报文载荷进行格式封装,然后通过混合链路传输给目的主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定义匿名通信协议,利用匿名通信协议部署网络节点,然后利用部署的网络节点构建单跳的通信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88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