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13214.2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6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贺加贝;赵强;王鹤;李彬;骆启豪;赵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烟台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烟台市海洋捕捞增殖管理站)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A23K50/80;A23K1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马国冉 |
地址: | 264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中国北方 红螺 催产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当自然海区水温降至10~12℃时,采集脉红螺亲螺;
Step2:将脉红螺亲螺置于海区筏架吊笼内暂养,持续到自然海区水温降至6~8℃,期间不投喂饵料生物;
Step3:将脉红螺亲螺于亲螺培育车间内暂养,水温与海区暂养水温保持一致,暂养时间持续10d,期间不投喂饵料生物,每天半量换水1次;
Step4:以0.5℃/d的升温幅度,将亲螺培育车间的水温升至12℃,保持5d,每天半量换水1次,7d清底或倒池1次,水温升至10℃后投喂少量鲜活菲律宾蛤仔和壳长不超过3cm的紫贻贝;
Step5:以1℃/d的升温幅度,将亲螺培育车间的水温升至16℃,每天半量换水2次,5d清底或倒池1次,水温升至16℃后以1龄以上长牡蛎、栉孔扇贝和紫贻贝混合投喂;
Step6:当观察到脉红螺亲螺发生交配行为时,以1℃/d的升温幅度,将亲螺培育车间的水温升至18℃,每天半量换水2次,3d清底或倒池1次,水温升至18℃后以长牡蛎、菲律宾蛤仔和魁蚶混合投喂;
Step7:当发现正在交配的脉红螺亲螺时,用夹式标签标记雌雄;
Step8:在后期巡池过程中,剔除已被标记但未在交配的雄螺;
Step9:当网箱内剩余的被标记亲螺占网箱内剩余亲螺总数的70%以上时,不再剔除雄螺,然后以1℃/d的降温幅度,将亲螺培育车间的水温降至16℃,持续到即将来临的天文大潮结束;
Step10:在Step9所述的天文大潮结束后一天,以0.5℃/d的升温幅度,将亲螺培育车间的水温升至20℃,每天半量换水1次,水温升至20℃后向池中增添小新月菱形藻藻液;
Step11:选水泥池作为催产池,水温20℃,向催产池中泼洒底栖硅藻藻液,藻体附着后微流水培养;
Step12:在下一个天文大潮来临前一天,向催产池内补充小新月菱形藻藻液,并将脉红螺亲螺转移至催产池中,密度为8~10个/m3;
Step13:在Step12所述的天文大潮结束后一天,放干催产池中的水,取卵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中,采集外壳无破损、个体质量为200±50g的脉红螺作为亲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2中,暂养密度为60±10个/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以贝类浮动培养网箱的底面积计,脉红螺亲螺的培育密度为7~10个/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4中,脉红螺亲螺与饵料生物个数比为1:0.3,每2d清理饵料残壳,补充新鲜饵料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5中,脉红螺亲螺与饵料生物个数比不高于1:0.5,每天清理饵料残壳,补充相应数量饵料生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6中,脉红螺亲螺与饵料生物个数比不高于1:1,每天清理饵料残壳,补充相应数量饵料生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0中,池中小新月菱形藻浓度为5×104ind./mL,换水后及时补充小新月菱形藻藻液,保证单胞藻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1中,使用舟形藻和卵形藻为优势群落的底栖硅藻藻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国北方的脉红螺促熟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2中,每天以轻微溢流的方式缓慢添换水1次,添换水时保证产卵的脉红螺亲螺始终不脱离水体,添换水过程持续0.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烟台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烟台市海洋捕捞增殖管理站),未经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烟台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烟台市海洋捕捞增殖管理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32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