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气泡流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2846.7 | 申请日: | 202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3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李毅;盛维武;李立权;魏嘉;陈崇刚;李小婷;赵颖;陈险峰;程永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5/16 | 分类号: | C10G45/16;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气泡 沸腾床 渣油 加氢 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气泡流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油和循环油及一部分氢气通过反应器壳体底部的混相料入口进入反应器,经过流体分布器进行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壳体内的反应床层;(2)将供氢剂从供氢剂入口进入微气泡进料装置,另一部分氢气从氢气入口进入微气泡进料装置,供氢剂与氢气在多孔结构管中进行混合,随后通过气液出口进入反应器壳体中与原料油进行反应;(3)反应过后的产物通过位于反应器壳体上方的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液相产品出品流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气泡流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及装置,解决了渣油加氢沸腾床反应器中易结焦,反应器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渣油加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气泡流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资源的日益枯竭,重质、劣质原油占原油加工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环保政策日益严苛,延迟焦化、溶剂脱沥青等传统重油加工技术因污染大、液收低等因素发展受限。提高重油加工水平,对重油进行高效转化是炼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加氢技术以其原料适应性强、轻质油收率高、加工过程清洁环保等优点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炼油企业的青睐。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是重、劣质原油深度加工,高效清洁转化的重要工艺,能够处理高金属含量、高硫和高残碳的劣质原料油、油砂沥青等,装置操作灵活,运转周期长,能够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催化剂添加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渣油转化率。近几年随着下游化工产品市场的需求旺盛,高转化率的沸腾床渣油加氢裂化工艺也得到较快发展。一方面由于沸腾床渣油加氢反应温度高、原料性质差,反应过程剧烈反应器内部扰动剧烈等特点,装置在高转化率时由于沉渣形成,导致反应器和下游设备结焦。另一方面由于沸腾床中供氢剂的增加,对反应器中的气液固三相流动造成干扰,在沸腾床反应器中气液固湍动程度较大,催化剂和气液两相接触容易产生不均匀现象,造成渣油转化率低增加反应产物结焦趋势,造成后续流程堵塞,成为了限制沸腾床装置操作的主要因素。
中国专利CN113265270A公开了一种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及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工艺包括:将一级沸腾床渣油加氢反应器的反应流出物与氢源和沥青质分散剂通入二级沸腾床渣油加氢反应器进行反应,将二级沸腾床渣油加氢反应器的反应流出物经分离之后的底部流出物通入施加电场的脱沥青装置。通过沥青质分散剂的加入减少在反应阶段沥青质的生成并对沥青质起到很好的分散效果,防止聚集的发生;脱沥青装置能够使沥青质加速向下运动,并从底部排出,能够减缓下游设备及管线的结焦情况,减少清焦频次,从而延长装置的运行周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其并未考虑到反应器堵塞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领域迫切开发出一种可以在沸腾床加氢反应器中产生稳定流动状态且具有更大的气液接触比表面积的技术,增强渣油加氢转化率,降低结焦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气泡流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渣油加氢沸腾床反应器中易结焦,反应器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气泡流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油和循环油及一部分氢气通过反应器壳体底部的混相料入口进入反应器,经过流体分布器进行混合后,在反应器壳体横截面均匀分布,随后进入反应器壳体内的反应床层,将催化剂从催化剂加入口加入反应器壳体中;
(2)将供氢剂从供氢剂入口进入微气泡进料装置,另一部分氢气从氢气入口进入微气泡进料装置,供氢剂与氢气在多孔结构管中进行混合,形成微气泡状态溶解在供氢剂中,随后通过气液出口进入反应层床与原料油进行反应;
(3)反应过后的产物通过位于反应器壳体上方的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所得气相产品通过气相产品出口排出,所得液相产品通过液相产品出品流出,固相被滤下留在反应器壳体内,最后通过催化剂排出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2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