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及其实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08544.2 | 申请日: | 2022-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8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松;刘根水;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婧 |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室 超滤 设备 及其 实验 方法 | ||
1.一种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待循环样品的循环罐(1)、用于收集循环透出废液的废液罐(2)、位于循环罐下方并对循环罐进行称重的第一天平模块(3)、位于废液罐下方并对废液罐进行称重的第二天平模块(4)、用于超滤样品的膜包(5)以及控制单元,循环罐(1)的补液口(101)上连通有补液管路,循环罐(1)的循环口(102)与膜包(5)的入口端(501)之间通过进液管路相连通,循环罐(1)的循环口(102)上还连通有收样管路,膜包(5)的回流端(502)与循环罐(1)的回流口(103)之间通过回流管路相连通,膜包(5)的透出端(503)与废液罐(2)的进液口(201)之间通过透出管路相连通;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天平模块(3)、第二天平模块(4)、补液管路、进液管路、收样管路、回流管路和透出管路相电连接;第一天平模块(3)和第二天平模块(4)分别将所测重量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计算得到循环的样品实际总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第一天平模块(3)监测的循环罐重量,控制单元根据循环罐当前重量控制补液管路间歇补液,控制单元根据当前第一天平模块(3)所监测的循环罐重量Q1和第二天平模块(4)所监测的废液罐重量Q2计算得到循环的样品实际总重量Q3,即Q3=Q1+Q2-Q0,其中Q0为初始循环罐的重量,并根据循环的样品实际总重量Q3控制补液管路终止补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平模块(3)和第二天平模块(4)均包括天平本体和位于天平本体下方且用于隔绝循环泵震动的减震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连的减震上板(17)、减震硅胶垫(18)和减震下板(19),减震上板(17)和减震下板(19)之间均布有减震弹簧(20),减震下板(19)上均布有调平螺钉(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管路包括通过管路与补液口(101)相连通的补液泵(6),所述进液管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联有循环泵(7)和第一压力传感器(8),所述收样管路包括设置于管路上的带收集阀(9)的样品收集口(10),所述回流管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用于监测回流样品性能的第一检测模块(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和压力控制阀(13),所述透出管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第三压力传感器(14)和用于监测透出废液性能的第二检测模块(15);控制单元分别与补液泵(6)、循环泵(7)、第一压力传感器(8)、收集阀(9)、第一检测模块(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压力控制阀(13)、第三压力传感器(14)和第二检测模块(15)相电连接;当循环罐内样品经由循环泵(7)流向膜包(5),控制单元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12)的实时压力值和回流管路的目标压力设定值,调节压力控制阀的开度,并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4)所监测的管路压力计算跨膜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4)均为卫生级压力传感器,该卫生级压力传感器与样品相接触的管口直径为1~1.5英寸,卫生级压力传感器所在管路的管径为0.25~1英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罐(2)的废液排出口(202)上设置有排废阀(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1)和第二检测模块(15)均包括PH电极(22)和电导率电极(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85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