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子包塑结构、定子包塑结构的生产方法及包含其的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08531.5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8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向明朗;王军;廖强;胡胜龙;刘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4 | 分类号: | H02K1/14;H02K3/34;H02K1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6 | 代理人: | 张宽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结构 生产 方法 包含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子包塑结构、定子包塑结构的生产方法及包含其的电机,所述定子包塑结构包括定子硅钢片和缠绕在所述定子硅钢片上的线圈、定子注塑内圈层和定子注塑体,定子注塑内圈层贴合在所述定子硅钢片的内环面;定子注塑体设置在所述定子硅钢片的绕线空腔内;且所述定子硅钢片的内环面设置有与所述绕线空腔连通的定子槽口,所述定子注塑体和所述定子注塑内圈层通过所述定子槽口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定子硅钢片的内环面和内部的绕线空腔内注入塑料,从而形成定子注塑内圈层实现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的隔离,形成定子注塑体来实现对线圈与定子硅钢片的固定,从而可以减少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提高产品的效率,并且提升电机稳定性和NVH。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子包塑结构、定子包塑结构的生产方法及包含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是电机的必备组件之间,现阶段需要通过在电子组件内增设屏蔽罩,来实现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的屏蔽,但是会导致电机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过大,从而使电机的稳定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的气隙较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包塑结构、定子包塑结构的生产方法及包含其的电机,解决了电机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一种定子包塑结构,包括:
定子硅钢片和缠绕在所述定子硅钢片上的线圈;
定子注塑内圈层,其贴合在所述定子硅钢片的内环面;
定子注塑体,其设置在所述定子硅钢片的绕线空腔内;
且所述定子硅钢片的内环面设置有与所述绕线空腔连通的定子槽口,所述定子注塑体和所述定子注塑内圈层通过所述定子槽口连接。
所述定子硅钢片包括多个定子子体,多个所述定子子体以所述定子硅钢片的中轴线为轴心呈环形分布,多个所述定子子体的内弧面构成所述定子硅钢片的内环面;
所述定子子体包括第一类定子叠片和第二类定子叠片,多个所述第一类定子叠片和多个所述第二类定子叠片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定子注塑内圈层的厚度不大于0.8mm。
具体地,多个所述定子子体为分体式结构或整体结构,多个所述第一类定子叠片和多个所述第二类定子叠片通过叠铆工艺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类定子叠片包括:
第一内弧形部,其具有内弧边和外边,多个所述第一内弧形部的内弧边构成所述定子子体的内弧面,且所述第一内弧形部的弧心与所述定子硅钢片的中轴线重合;
第一外弧形部,其具有外弧边和内边,多个所述第一外弧形部的外弧边构成圆形,且所述第一外弧形部的弧心与所述定子硅钢片的中轴线重合;
第一连接部,其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内弧形部的外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外弧形部的内边连接;
所述第二类定子叠片包括:
第二内弧形部,其具有内弧边和外边,多个所述第二内弧形部的内弧边构成所述定子子体的内弧面,且所述第二内弧形部的弧心与所述定子硅钢片的中轴线重合;
第二外弧形部,其具有外弧边和内边,多个所述第二外弧形部的外弧边构成圆形,且所述第二外弧形部的弧心与所述定子硅钢片的中轴线重合;
第二连接部,其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内弧形部的外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外弧形部的内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85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