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循环无土栽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07282.8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吕若冲;吕昭君;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昭君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A01G7/04;A01G13/02;B09B3/35;B09B3/60;B09B10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 | 方炳生 |
地址: | 3100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循环 无土栽培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厨余垃圾循环无土栽培系统,其包括厨余垃圾粉碎机、第一储料罐、发酵罐、第二储料罐、无土栽培柜,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操作便利,其可利用现多数家庭或是餐饮行业常用的厨余垃圾粉碎机,可将厨余垃圾粉碎机磨碎后的厨余垃圾经过发酵处理后,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肥料,将其应用于无土栽培,实现回收利用;并且具有可抽拉式栽种箱的栽种柜,可根据需求,对栽种箱调整,可实现对具有不同生长高度的植物进行种植,实现种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循环无土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在餐饮行业和家庭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厨余垃圾,一般来讲,厨余包含的种类很多,例如叶菜、米饭、鱼肉类、骨头…等。现有厨余垃圾处理方案是:人们将厨余垃圾直接丢入到垃圾桶,垃圾车定期收集垃圾桶中的垃圾,将收集到的垃圾统一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但是,由于厨余垃圾中一般包含有各种成分,且含水量高,有机物含量丰富,长时间存放特别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垃圾腐烂变质,从而产生刺鼻的异味,且增加垃圾处理的困难。
随着全国垃圾分类的强制实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厨余垃圾粉碎机,安装在水槽下方,与水槽出口、底部、排水管连接,其可磨碎各种食物残渣,然后沿水流冲入下水道,避免厨余垃圾的回收分类。但是餐厨垃圾破碎后冲入下水管道。这会大幅增加下游排污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负荷,甚至造成下水管道的堵塞。
但众所周知,厨余垃圾除含大量有机物外,还富含氮、磷、钾、钙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易于转化成有机肥,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若能进行适当的处理并用于种植,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统一。申请号为2018219869436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循环无土栽培系统》公开了一种生态循环无土栽培系统,其包括好氧堆肥模块和无土栽培模块,所述的好氧堆肥模块包括厨余垃圾处理模块和微生物制肥模块。所述厨余垃圾处理模块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厨余垃圾处理模块的出料端与微生物制肥模块的进料端连接,微生物制肥模块的出料端连接无土栽培模块,但是其厨余垃圾模块在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时,需要将厨余垃圾另外进行收集后,添加进去后,采用手动进行破碎,其需要人对厨余垃圾进行收集及其人工操作破碎,增加了劳动量,给人造成不便,且需要另外准备食物破碎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循环无土栽培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进,提一种厨余垃圾循环无土栽培系统,其与餐饮行业和家庭生活现有的厨余垃圾粉碎机进行结合,可将经过厨余垃圾粉碎机进行磨碎后的厨余垃圾转化为能够被植物吸收的肥料,应用于无土栽培种植,厨余垃圾得到回收与再利用;而无土栽培种植后产生的植物厨余又可继续进行处理,实现生态循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厨余垃圾循环无土栽培系统,其包括厨余垃圾粉碎机、第一储料罐、发酵罐、第二储料罐、无土栽培柜;
所述厨余垃圾粉碎机出料口与下水管道连通,所述下水管道上设有出料支管,所述出料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料罐连通;
所述第一储料罐通过第一出料管将液体料输送至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所述发酵罐中经发酵后的液体经第二出料管输送至第二储料罐中;
所述第二储料罐中的液体经过施肥管线输送至无土栽培柜中进行施肥。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描述,其还包括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通过第一出料管与所述第一储料罐连通,其出料口通过管线与所述发酵罐连通。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一储料罐位于厨余垃圾粉碎机的下方。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一储料罐设有搅拌器,所述第一储料罐的罐壳上设有加热盘管。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描述,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壳体外设有加热盘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昭君,未经吕昭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72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