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灯板、背光模组及网格围坝形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00311.8 | 申请日: | 2022-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清;熊远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57;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张蓉传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网格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板、背光模组及网格围坝形成方法,灯板内网格围坝的第二挡墙由多个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独立子挡墙构成,在相邻子挡墙之间存在缺口,所以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交叉时,第一挡墙可以从该缺口中穿过。相较于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均连续的情况,能够显著减少网格围坝交叉点处的围坝胶量,降低网格围坝交叉点处的外凸高度,从而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提升对应显示屏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板、背光模组及网格围坝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设备是一种透光型显示器件,其进行显示时需要背光模组提供显示所需要的亮度。液晶显示设备在信息显示的过程中,经常在有效信息显示区域周围出现光晕,导致显示设备的对比度降低,显示效果不佳。这种光晕效应是由于灯板上的光源泛光引起的,对此,在灯板上设置包围光源的围坝,利用围坝限制光源的点亮范围是比较有效的解决手段。目前,灯板上的围坝通常呈网格状,即由纵横交叉的挡墙交织成网状,光源设置于网格中,网格围坝形成工艺简单,只需要在基板上沿横向、纵向分别设置围坝胶形成横向挡墙、纵向挡墙即可,但横向挡墙与纵向挡墙交叉处存在围坝胶重叠,会形成外凸的交叉点,这会增加灯板高度,影响背光模组的厚度,不利于显示屏的轻薄化。
因此,如何降低网格围坝交叉点处的外凸程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相关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板、背光模组及网格围坝形成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灯板,包括:
基板;
多颗阵列式排布于基板上的发光芯片;以及
固定于基板并与发光芯片位于基板同一表面的网格围坝;
网格围坝包括多道挡墙,挡墙分为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挡墙与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挡墙,第二挡墙与第一挡墙交叉形成多个网格,发光芯片位于网格内;一第二挡墙具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排列,且相互独立的子挡墙;第一挡墙在其延伸方向上连续,其自第二挡墙的相邻两子挡墙之间的缺口穿过,且第一挡墙位于缺口处的部分区域覆盖在第二挡墙之上;第一挡墙的交叉横截面的宽度尺寸随着与基板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挡墙的交叉横截面为挡墙在交叉点处的横截面,挡墙的横截面为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横截面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基板。
上述灯板中,网格围坝的第二挡墙由多个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独立子挡墙构成,在相邻子挡墙之间存在缺口,所以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交叉时,第一挡墙可以从该缺口中穿过。相较于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均连续的情况,能够显著减少网格围坝交叉点处的围坝胶量,降低网格围坝交叉点处的外凸高度,从而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提升对应显示屏的市场竞争力。
可选地,第一挡墙的交叉横截面为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垂直于基板。
可选地,第一挡墙的交叉横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或,第一挡墙的交叉横截面具有相互平行的底边与顶边,以及连接于底边与顶边之间的两侧边,侧边为向着第一挡墙的交叉横截面内部凹陷的弧线。
可选地,网格围坝在交叉点处的高度与其余位置处的高度一致。
上述灯板中,网格围坝中各处的高度基本一致,交叉点不外凸,这样可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化地降低网格围坝的高度。
可选地,第一挡墙的非交叉横截面的轮廓由一弧线段与一直线段首尾相连构成。
可选地,子挡墙的横截面的轮廓由一弧线段与一直线段首尾相连构成,且子挡墙端部的横截面面积在沿着靠近交叉点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可选地,灯板还包括覆盖网格内的发光芯片的封装胶层,封装胶层与网格围坝顶端齐平或封装胶层高于网格围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03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