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液药品与输液工具的匹配提醒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00304.8 | 申请日: | 2022-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4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盛孝敏;犹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G16H20/17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赵玉乾 |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药品 工具 匹配 提醒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输液技术领域,公开了输液药品与输液工具的匹配提醒系统,包括:药品属性模块、处方识别模块、工具匹配模块和信息推送模块,所述药品属性模块用于存储药品属性信息,所述处方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药品属性信息识别治疗处方的药品属性,所述工具匹配模块用于根据药品属性匹配相应的输液工具,所述信息推送模块用于将药品属性和输液工具信息推送至医护人员。本发明通过识别处方中的药品属性,并根据药品属性匹配合适的输液工具,并将匹配结果推送至医护人员,起到提醒和参考的作用,能够为不同药品匹配合适的输液工具,减小输液并发症的引发,提高病人的输液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输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输液药品与输液工具的匹配提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药物发挥药效的效率,通常采用静脉注射向患者体内注入药物。由于临床使用的药品众多,在医生开具治疗处方时,处方上通常不会有药品属性(药品类型、药品PH值和药品液体渗透压等)的提醒。而且输液的实际操作者是护士,护士一般通过经验来进行操作,有时候难以准确的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钢针、留置针、中长导管等)。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工具进行输液后,会对病人的血管造成影响,包括刺激血管、血管炎、血管损伤等不可逆转的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输液药品与输液工具的匹配提醒系统,通过识别处方中的药品属性,并根据药品属性匹配合适的输液工具,并将匹配结果推送至医护人员,起到提醒和参考的作用,能够为不同药品匹配合适的输液工具,减小输液并发症的引发,提高病人的输液舒适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输液药品与输液工具的匹配提醒系统,包括:药品属性模块、处方识别模块、工具匹配模块和信息推送模块,所述药品属性模块用于存储药品属性信息,所述处方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药品属性信息识别治疗处方的药品属性,所述工具匹配模块用于根据药品属性匹配相应的输液工具,所述信息推送模块用于将药品属性和输液工具信息推送至医护人员。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药品属性模块预先存储有各类药品属性信息。处方识别模块根据存储的药品属性信息识别当前治疗处方的药品属性。工具匹配模块根据识别的药品属性匹配相应的输液工具,以获得最佳的输液效果。信息推送模块将药品属性和输液工具信息推送至医护人员,起提醒和参考作用。本发明系统通过识别处方中的药品属性,并根据药品属性匹配合适的输液工具,并将匹配结果推送至医护人员以供参考,能够为不同药品匹配合适的输液工具,减小输液并发症的引发,提高病人的输液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药品属性信息包括药品类型、药品PH值和药品液体渗透压。
通过药品类型分类,以匹配合适的输液方式,通过药品PH值和药品液体渗透压匹配相应规格的输液工具。
进一步,所述药品类型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类、抗生素类、植物碱类和铂类,所述药品PH值划分为≤3、3-5、5-7、7-9、≥9五个等级,所述药品液体渗透压划分为≤280、280-310、310-600、>600、>900五个等级。
本发明系统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化疗药物的输液工具匹配,因此根据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可以将化疗药物分为烷化剂、抗代谢类、抗生素类、植物碱类和铂类等,根据不同的药品类型选取合适的输液工具。同时要考虑到药品的PH值和液体渗透压,在输液工具中选取合适的规格型号,防止出现药品渗漏等情况。
进一步,所述处方识别模块包括处方获取单元、药品识别单元和药品检索单元,所述处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处方信息,所述药品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处方的药品,所述药品检索单元用于根据处方药品检索药品属性。
处方获取单元直接获取医生开具的治疗处方的文字信息。药品识别单元根据治疗处方的文字信息,通过关键词识别,提取处方信息上的药品。药品检索单元根据识别的药品,在药品属性模块内检索处方信息上各个药品的详细属性信息。通过上述过程,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药品属性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03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眼底镜的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按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