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itlab CI的微前端构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98025.2 | 申请日: | 2022-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8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三明;王聪明;孙伟君;韦磊;胡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8/71 | 分类号: | G06F8/71;G06F8/38;G06F8/65 |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众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34 | 代理人: | 王子瑜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itlab ci 前端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Gitlab CI 的微前端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feat 或 hotfix类型分支向release、master、stable_x生产分支发起MR时,平台会自动新建一个开发版,命名规则为 dev_${sourceBranch}-${mrID},其中,feat表示功能分支,hotfix表示缺陷修复分支,release表示集成分支,master表示生产分支,stable_x表示稳定分支,MR表示发起合并分支请求,dev表示开发分支,dev_${sourceBranch}-${mrID} 表示源分支为 sourceBranch、MR为 mrID 的开发版本,sourceBranch表示源分支,mrID 表示开发版本号;
在 Merge 代码或 Push 代码后自动发起拉取新代码,触发构建、测试和构建的管道,CI 帮助在开发周期的早起发现并减少错误;将代码托管到 Git 存储库,在项目根目录创建 CI文件 .gitlab-ci.yml,在文件中指定构建、测试和部署脚本;GitLab 将检测到它并使用名为GitLab Runner 的工具运行脚本;
从本地向 Gitlab服务器推送代码或者新建分支;Gitlab 接收到代码推送后,会触发调用 Gitlab Runner 的打包构建逻辑,实施应用打包动作;发起合并请求后,Gitlab 会通过 Web Hook 新建该次改动对应的应用版本;Gitlab Runner 在打包结束后,更新应用版本的状态和构建信息至存储服务和数据库中;
步骤2,合并后让所对应使用的生产分支产生新的 Commit,此时平台会自动创建一个生产版,命名规则为 ${type}_${year}.${month}.${ID}, ID为自增数字,Commit表示源代码一次提交记录,${type}_${year}.${month}.${ID} 表示类型为 type在当前年月的第几次发布的版本,type表示类型,year表示当前年份,month表示当前月份,ID表示当前发布版本号;
使用 Gitlab CI 构建提交的代码,在 Merge 代码或 Push 代码后自动发起拉取新代码,触发构建、测试和构建的管道;将代码托管到 Git 存储库,在项目根目录创建 CI文件.gitlab-ci.yml,在文件中指定构建、测试和部署脚本;GitLab CI将检测到它并使用名为GitLab Runner 的工具运行脚本;
自动对比版本信息、提示历史版本、最新版本和更新提示;使用 Gitlab Web Hook 定制化脚本程序,将Gitlab CI 自动化集成的版本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通过 Hook 执行自定义的脚本,实现信息的获取存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Gitlab CI 的微前端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 GitlabWeb Hook 定制化脚本程序,将Gitlab CI 自动化集成的版本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Gitlab CI 的微前端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 Hook 执行自定义的脚本,实现信息的获取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Gitlab CI 的微前端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发版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创建之初为发布中、关闭MR后状态为已取消、合并MR后状态为已发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Gitlab CI 的微前端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版有两种状态,分别为:创建之初为发布中、当版本被某个平台版本使用后状态更改为已发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Gitlab CI 的微前端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手工传包方式实现步骤1和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80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