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NG运输船上液货舱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82421.6 | 申请日: | 202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2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玮;张少鹰;奚晨亮;许云隆;石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20 | 分类号: | B63B73/20;B63B73/40;B63B73/43;B63B73/60;B63B2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ng 运输 船上 货舱 气囊 甲板 穿舱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LNG运输船上液货舱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临时安装固定次层绝缘箱,并复查内甲板上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开孔位置;第二步,定位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安装位置并进行预安装;第三步,测量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在内甲板上的垂直度;第四步,准备安装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安装前拆除临时安装在液货舱内部的次层绝缘箱;第五步,对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进行焊接固定,并将气囊管处在次层绝缘箱中的一段殷瓦管焊接在气囊管上;第六步,在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固定完成,并且气囊管接焊完成后,将次层绝缘箱正式安装到位。本发明的方法保证焊接垂直度且预防焊接变形,安装效果良好且无需后续返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LNG运输船的建造,特别涉及到一种LNG运输船上液货舱气囊管穿舱件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LNG运输船的建造过程中,液货舱气囊管作为提升液货舱装载率的舱压平衡系统的一部分,直接将液货舱内部与液货舱气体穹顶相连,帮助LNG运输船在船舶发生横倾时将货舱内部挥发出的天然气传输至气体穹顶,以达到控制舱压的目的,图1是LNG运输船上液货舱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结构示意图。
由于气囊管的应用属于LNG运输船液货舱管路中较为新型的设计,对于这种管件有着极高的安装垂直度要求,以往普通管路穿舱件的安装方法极易导致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安装垂直度不达标而需要重新安装。但由于内甲板反面即为殷瓦钢与绝缘箱组成的液货围护系统,无法耐受动火作业时产生的高温,因此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安装对于一次性安装到位并达到安装要求有极高的要求。由此便需要一种规范化的方法对安装流程进行规定。
发明内容
为了改变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LNG运输船上液货舱气囊管穿舱件的安装方法。本发明的LNG运输船上液货舱气囊管穿舱件的安装方法要能够将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一次性安装到液货舱上,保证焊接垂直度且预防焊接变形,安装效果良好且无需后续返工。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NG运输船上液货舱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安装方法,所述液货舱气囊管将液货舱内部与液货舱气体穹顶相连,在LNG运输船发生横倾时将液货舱内部挥发出的天然气传输至气体穹顶,以控制液货舱的舱压,在所述液货舱上设有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以供所述气囊管穿过入至内甲板中,在所述液货舱内壁上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安装位置处设有对应气囊管形状的次层绝缘箱和主层绝缘箱,所述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临时安装固定次层绝缘箱,将次层绝缘箱对应安装在液货舱内甲板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位置,并复查内甲板上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对应的开孔位置是否正确;所述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组成包括有气囊管、穿舱件和殷瓦管,所述的气囊管垂直固定并穿过所述的穿舱件,穿过所述穿舱件的一部分气囊管端部对焊所述的殷瓦管,所述的殷瓦管在所述穿舱件固定完成后对接在所述气囊管的端部并作为气囊管一部分;
第二步,定位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的安装位置并进行预安装,根据已经定位好的次层绝缘箱位置来确定气囊管的安装位置,定位完成后将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临时摆放在定位好的安装位置处,使气囊管的中心线处于次层绝缘箱开孔中心处;
第三步,测量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在内甲板上的垂直度,将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摆放到位后进行点焊临时固定,测量所述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在内甲板以上部分的垂直度,测量后证明其垂直度符合安装要求后即可进行第四步,如测量发现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则调整垂直度,直至符合安装要求;
第四步,准备安装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待全部定位位置和垂直度检查结束后,准备正式安装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安装前拆除临时安装在液货舱内部的次层绝缘箱;
第五步,在移除次层绝缘箱后,对气囊管内甲板穿舱件进行焊接固定,并将气囊管处在次层绝缘箱中的一段殷瓦管焊接在气囊管上,焊接时所使用的焊料为殷瓦管材质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24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