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79966.1 | 申请日: | 2022-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3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佳;余庆陶;刘星;孙刚;贾东旭;张昊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2F3/00 | 分类号: | C22F3/00;C23C4/08;C23C4/129;C23C8/04;C23C8/36;C23C14/06;C23C14/16;C23C14/32;C23C14/35;C23C16/02;C23C16/24;C23C16/26;C23C16/32;C23C16/5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钛合金 配对 摩擦 微动 损伤 防护 方法 | ||
1.一种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形成激光冲击强化层;
在所述激光冲击强化层上形成CuNiIn软涂层;
在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形成软硬DLC纳米叠层薄膜;
其中,所述在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形成软硬DLC纳米叠层薄膜,包括:
在所述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形成渗氮层;
在所述渗氮层表面形成过渡层;
在所述过渡层表面形成硬质DLC层;
在所述硬质DLC层上形成DLC润滑层;
其中,所述在所述渗氮层表面形成过渡层,包括:
在所述渗氮层表面形成金属层或硅层;
在所述金属层或硅层表面形成金属氮化物层或碳化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形成激光冲击强化层,包括:
在第一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获取激光强化区和非激光强化区;
对所述激光强化区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形成激光强化层;
对所述非激光强化区进行喷砂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激光强化区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形成所述激光强化层,包括:
将铝箔胶带粘贴在所述激光强化区;
将去离子水流过所述铝箔胶带,以形成水膜;
采用激光器在所述水膜上进行激光冲击强化,以形成所述激光强化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膜的厚度为0.5~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热喷涂方法在所述第一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形成CuNiIn软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形成渗氮层,包括:
将所述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放入真空环境内;
对所述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进行离子清洗;
对所述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进行渗氮,以在所述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表面形成渗氮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氮层的厚度大于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钛合金配对摩擦副抗微动损伤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钛合金摩擦副零件为轴形,所述第二钛合金摩擦副零件为环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799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