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件分距调节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76967.0 | 申请日: | 2022-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3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袁文卿;王坤;章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49/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黄雁君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调节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分距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框体,其内部中空以形成一放置空间;变距单元,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以及工件吸取单元,其设置有不少于两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布置于所述固定框体的外侧,且每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均与所述变距单元传动连接;其中,所述变距单元包括:变距驱动器、第一变距轴及第二变距轴。根据本发明,其通过变距驱动器利用第一变距轴及第二变距轴调节相邻两组工件吸取单元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可对不同间距或不同大小的工件同时进行吸取转移,大大提高了工件的转移效率,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件分距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转移装置来实现工件的转移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工件的转移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转移装置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装置吸取工件时不同的吸取头之间的间距不能调节,针对不同大小、不同间距的工件需要采用多个不同的装置进行吸取,工作效率低下。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工件分距调节组件,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分距调节组件,其通过变距驱动器利用第一变距轴及第二变距轴调节相邻两组工件吸取单元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可对不同间距或不同大小的工件同时进行吸取转移,大大提高了工件的转移效率,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通用性。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工件分距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框体,其内部中空以形成一放置空间;
变距单元,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以及
工件吸取单元,其设置有不少于两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布置于所述固定框体的外侧,且每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均与所述变距单元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变距单元包括:变距驱动器、第一变距轴及第二变距轴,
所述变距驱动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变距轴与所述第二变距轴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变距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变距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距轴与所述第二变距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变距轴与所述第二变距轴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传动连接,
所述变距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变距轴及所述第二变距轴驱动相邻两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之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变距轴的外周设置有第一螺纹部及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相应一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螺纹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相应一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传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螺纹部及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变距轴的外周设置有第三螺纹部及第四螺纹部,
所述第三螺纹部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相应一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传动连接;
所述第四螺纹部通过第四连接件与相应一组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传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螺纹部及所述第四螺纹部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变距轴与所述第二变距轴之间通过同步单元传动连接;
所述同步单元包括:第一同步轮,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变距轴的侧端部;以及
第二同步轮,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变距轴的侧端部,且所述第二同步轮通过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769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