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钕铁硼永磁铁充磁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72331.9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2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邓兆怡;韩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H05K7/20;H05K7/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侯英俊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钕铁硼 永磁 充磁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钕铁硼永磁铁充磁装置及方法,属于磁机装置领域。一种钕铁硼永磁铁充磁装置,包括固定板充磁箱和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有电器组件,所述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电器组件通风降温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上传动有调节组件,所述安装箱的背面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内部固定有防尘网,所述充磁箱的内壁固定有充磁筒,所述充磁筒的外壁缠绕有充磁线圈,所述充磁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板;本发明通过在安装箱内设置的散热组件带动调节组件往复运动,实现连动的效果,对安装板上的电器组件各个电器零部件均匀的吹送冷空气,将热空气吹走,有效提高其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磁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钕铁硼永磁铁充磁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充磁机由高压油浸电容器、SCR(可控硅)及控制电路组成,将电源电压升高,通过整流器变为直流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内储存高压直流电能量,进过SCR控制,高压电能量通过对充磁线圈放电,产生强力磁场,使磁体饱和;钕铁硼具有极高的磁能积和矫顽力,可吸起相当于自身重量的640倍的重物。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使钕铁硼永磁材料在现代工业和电子技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在对充磁机的使用过程中,充磁机内安装的电容器等电器零部件长时间使用时,应发高温,不便对其进行通风散热,部分设备设置有散热口但是散热效果较差,容易引发设备故障,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且在对钕铁硼材料充磁时,需要手动拿取放置,使用很是麻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钕铁硼永磁铁充磁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磁设备在使用时,不便对内部安装的电器零部件进行通风散热,且工作人员操作时需要人工手动伸入充磁腔内拿取工件,使用麻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钕铁硼永磁铁充磁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钕铁硼永磁铁充磁装置,包括固定板充磁箱和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有电器组件,所述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电器组件通风降温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上传动有调节组件,所述安装箱的背面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内部固定有防尘网,所述充磁箱的内壁固定有充磁筒,所述充磁筒的外壁缠绕有充磁线圈,所述充磁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板,所述充磁箱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放置板移动的移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箱内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固定有进风筒,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心处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贯穿支撑板固定有轴杆。
优选的,所述轴杆的端部固定有螺旋扇叶,所述轴杆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有Y型分隔板,所述Y型分隔板的端部与进风筒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进风筒的两侧外壁通过出风口均固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端部固定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端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的端部滑动有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支撑板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表面通过轴承转动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端部通过销轴转动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通过销轴转动有曲柄,所述曲柄的端部通过轴承与主动齿轮的轴心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充磁箱外壁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充磁箱并延伸至内部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通过轴承转动有长板,所述长板固定在充磁箱底部内壁上,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顶部与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充磁筒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端部与螺纹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表面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有拧动块,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底部放置板贴合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723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