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巨藻结合态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69483.3 | 申请日: | 202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9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董秀芳;张晨;崔静婷;阳日东;张译丹;尹茜维;张传宝;启航;李红燕;车红霞;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03 | 分类号: | A61K36/03;A61P3/00;A61P39/06;A23L17/60;A23L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李哲 |
地址: | 26604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态多酚 提取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藻结合态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多酚的制备和应用领域。提取过程如下:首先将巨藻渣烘干,打粉、过筛后得到藻粉,然后将藻粉利用乙醇浸提,将滤渣与NaOH溶液混合水解,调节体系pH至中性;之后将溶液离心,收集上清液、萃取,得到巨藻结合态多酚提取液,除去巨藻结合态多酚提取液中的溶剂后冷冻干燥,即得巨藻结合态多酚。本发明从工业化生产海藻酸盐的副产物巨藻渣中提取得到了水溶性良好的巨藻结合态多酚,该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对代谢综合征相关酶具有抑制作用,为巨藻渣赋予了新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同时也为代谢综合征药物、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酚的制备和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巨藻结合态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 (L.) Ag.)是最复杂且最大的褐藻类群,生活在潮下带,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南美洲南部沿海等有上升冷水流的水域。其中,巨藻LN(
褐藻多酚作为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壁中,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多酚游离在细胞质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水。结合态多酚通过共价键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连接,因此不能直接利用溶剂对其进行萃取,而要经过酶解、酸水解或碱水解之后再利用溶剂进行萃取。目前等褐藻多酚提取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物理法结合有机相提取游离态多酚,但褐藻多酚的结构基本单元为间苯三酚(1,3,5-三羟基苯),含有大量酚羟基与水能形成氢键,与陆地植物多酚相比,水溶性更好。然而针对巨藻水溶性结合态多酚的提取及其对代谢综合征调节功能的相关研究较少,制约了巨藻渣的全面开发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巨藻结合态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巨藻渣赋予新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同时为代谢综合征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巨藻结合态多酚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巨藻渣烘干,打粉、过筛后得到藻粉;
(2)将所述藻粉与乙醇混合,浸提,收集滤渣;
(3)将所述滤渣与NaOH溶液混合,水解,调节溶液体系pH至中性;
(4)将步骤(3)得到的溶液离心,收集上清液并进行萃取,收集水相,得到巨藻结合态多酚提取液;
(5)除去所述巨藻结合态多酚提取液中的溶剂,冷冻干燥即得所述巨藻结合态多酚。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浸提的温度为55 ℃,时间为6 h。
进一步地,所述NaOH溶液的浓度为4~8 mol/L。
进一步地,所述滤渣与NaOH溶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 g:30~50 mL。
进一步地,所述水解温度为50 ℃,时间为1~3 h。
进一步地,所述萃取采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烘干温度为55 ℃。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提取方法提取得到的巨藻结合态多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94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