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肽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7975.9 | 申请日: | 2022-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1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宏靓;卓慧玲;陈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A61K38/08;A61P25/28;A61P25/22;A61P1/16;A61P13/12;A61P3/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帮专高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4 | 代理人: | 颜德昊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Ile‑Gln‑Gly‑Asn‑Ala‑Ala‑Pro‑Pro‑Leu‑Thr‑Arg。通过实验验证,多肽给药后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肝脏、肾脏功能和血脂代谢均有一定改善,其大脑皮层区、海马区的Aβ蛋白斑块聚集显著减少,小鼠运动能力增强,在陌生空旷场中焦虑、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摄入多肽一段时间后,与未摄入的多肽的模型小鼠相比,AD模型小鼠的病程进展显著减缓,其AD症状显著减轻。新多肽可以进一步开发用于延缓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肽序列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症(以下也简称AD)是在1906年首次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发病学家Alzheimer Alois发现、并以其名字命名的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逐渐减退、认知功能发生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等。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性痴呆症中有约70%为阿尔茨海默症,尚有血管性痴呆,两者并存的混合性痴呆。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脑组织内老年斑、脑血管沉淀物和神经原纤维缠结。
当AD在衰老个体出现发病后不能逆转,该疾病持续进展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目前已有部分治疗药物上市,但目前治疗效果总体有限,尤其对疾病早期缺乏明显疗效。在衰老个体中通过一定介入方法减少发生该疾病风险、延迟发病时间及延缓早期发病进展,将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治疗,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活自理时间。目前公认,AD主要病理学特征表现是大脑中早期出现部分折叠的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β),在发展一定时间后进一步大量积聚,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产生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些病变极大影响了神经元的运输系统正常工作,导致神经细胞营养供应缺乏。一般认为达到一定浓度的可溶性Aβ寡聚体具有神经毒性,易对神经细胞和组织产生氧化损伤,病变部位炎症因子增加。该疾病目前常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动物模型,通过突变的APP和PS1基因转入,使动物组织中的Aβ蛋白总量增加,部分积聚的Aβ蛋白在大脑中沉积,出现AD症状,该模型是目前常用的AD动物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新的多肽,该多肽的序列是在海参蛋白分离纯化中发现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多种预测方法评估序列的活性,在细胞实验筛选后选择了具有明确的线粒体保护功能的一条尚未有报道的新序列多肽,委托公司合成后,用于AD模型的研究。该多肽的序列为IQGNAAPPLTR(SEQ ID NO:1),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为:Ile-Gln-Gly-Asn-Ala-Ala-Pro-Pro-Leu-Thr-Arg。
通过实验验证,多肽给药后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肝脏、肾脏功能和血脂代谢均有一定改善,其大脑皮层区、海马区的Aβ蛋白斑块聚集显著减少,小鼠运动能力增强,在陌生空旷场中焦虑、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摄入多肽一段时间后,与未摄入的多肽的模型小鼠相比,AD模型小鼠的病程进展显著减缓,其AD症状显著减轻。新多肽可以进一步开发用于延缓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附图说明
图1为各组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图2为小鼠个体筑巢实验评分图(与WT组相比,#=P0.05、##=P0.01;与NS组相比,*=P0.05、**=P0.01);
图3为小鼠旷场实验结果(与WT组相比,#=P0.05、##=P0.01;与NS组相比,*=P0.05、**=P0.01);
图4为小鼠旷场实验轨迹图;
图5为小鼠上肢力量检测结果图;
图6为小鼠硫黄素S荧光面积百分比(左图为大脑海马区6-2荧光面积百分比,右图为6-3的荧光面积比);
图7为小鼠大脑海马区硫黄素S染色图(×4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7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