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6701.8 | 申请日: | 2022-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1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崔巍巍;王旭;马俊锋;吴斌;程小荣;张超;周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40 | 分类号: | H01M50/40;H01M50/403;H01M50/417;H01M50/457;H01M50/489;H01M50/491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向亚兰 |
| 地址: | 21521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该电池隔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聚偏氟乙烯膜层、聚乙烯微球层、第二聚偏氟乙烯膜层;其中,所述第一聚偏氟乙烯膜层、所述第二聚偏氟乙烯膜层分别具有微孔结构,所述聚乙烯微球层通过以聚乙烯微球分散液为原料、采用静电喷涂方式喷涂在所述第一聚偏氟乙烯膜层或所述第二聚偏氟乙烯膜层上获得,所述聚乙烯微球分散液包含聚乙烯微球、卤化锂和分散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锂为氯化锂和/或溴化锂;和/或,所述分散溶剂为无水乙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卤化锂的添加量占所述聚乙烯微球分散液的0.05%-0.3%,所述聚乙烯微球的添加量占所述聚乙烯微球分散液的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微球的粒径为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偏氟乙烯膜层、所述第二聚偏氟乙烯膜层分别通过以聚偏氟乙烯纺丝液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纺成;其中,所述聚偏氟乙烯纺丝液为将聚偏氟乙烯分散在混合溶剂中制成,所述混合溶剂由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中,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与所述四氢呋喃的投料质量比为8-10∶1,所述聚偏氟乙烯纺丝液的质量浓度为16%-2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喷涂方式中,其工艺参数如下:静电喷涂电压为8-12kV,喷涂推进速度为0.8-1.2mL/h,环境湿度为10%-20%,接收器滚筒转速为250-350r/min;所述静电纺丝方法中,其工艺参数如下:纺丝电压为8-12kV,纺丝推进速度为1.3-1.8mL/h,环境湿度为10%-20%,接收器滚筒转速为250-35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工作状态和热关断状态,当该锂离子电池隔膜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聚乙烯微球层具有与所述微孔结构连通的孔隙通道,该锂离子电池隔膜能够导通锂离子;
当该锂离子电池隔膜处于热关断状态时,所述聚乙烯微球层呈致密结构,且存在部分渗透并堵塞在所述微孔结构中,该锂离子电池隔膜能够阻隔锂离子通过。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聚偏氟乙烯纺丝液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纺成第一聚偏氟乙烯膜层和第二聚偏氟乙烯膜层中的一个,然后以聚乙烯微球分散液为原料、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纺成的聚偏氟乙烯膜层上形成聚乙烯微球层,以聚偏氟乙烯纺丝液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在聚乙烯微球层上形成第一聚偏氟乙烯膜层和第二聚偏氟乙烯膜层中的另一个。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其特征在于:该隔膜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67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