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及其密封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5191.2 | 申请日: | 2022-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4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岩 |
| 主分类号: | H01M50/184 | 分类号: | H01M50/184;H01M50/186;H01M50/166;H01M50/14;H01M50/103;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0100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单体 密封 装置 及其 工艺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外壳(1),所述密封外壳(1)为壳体结构,且密封外壳(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座(6)和防松组件安装座(8),且密封外壳(1)上端面设置有密封凸起(22);
密封上盖(2),所述密封上盖(2)安装在密封外壳(1)的上端开口处,其密封上盖(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紧固件安装座(7),且密封上盖(2)的下表面开设有密封槽(12),所述密封上盖(2)的端面上侧设置有正极接线柱(9)和负极接线柱(10),所述密封上盖(2)的内侧面设置有正极柱(11)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接线柱(9)与正极柱(11)电连接,所述负极接线柱(10)与负极柱相连接,且正极柱(11)和负极柱均浸没在密封外壳(1)之中的电解液之中;
密封垫圈(3),所述密封垫圈(3)设置在密封槽(12)之中,且密封垫圈(3)由弹性体(13)和膨胀体(14)组合构成;
紧固件(4),所述密封上盖(2)通过紧固件(4)固定在密封外壳(1)上;
防松组件(5),所述防松组件(5)安装在防松组件安装座(8)上,且紧固件(4)通过防松组件(5)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凸起(22)的截面尺寸与密封槽(12)的截面尺寸相吻合,且密封上盖(2)固定安装在密封外壳(1)上时,其密封凸起(22)嵌入至密封槽(12)之中,且此时,其密封垫圈(3)处于被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3)为丁基橡胶铸造而成,且弹性体(13)呈矩形框状结构,且弹性体(13)上开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为截面呈凸字型的槽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体(14)为吸水树脂,且膨胀体(14)的截面尺寸与嵌入槽的截面尺寸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座(6)、紧固件安装座(7)、防松组件安装座(8)之间为相对应设置,且螺纹座(6)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紧固件安装座(7)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防松组件安装座(8)上开设有导杆孔,所述螺纹孔、安装孔和导杆孔之间为相对应设置,且紧固件(4)穿过安装孔并旋拧在螺纹孔之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组件(5)由导杆(16)、限位座(17)、支撑弹簧(18)和活动板(19)组合构成,所述支撑弹簧(18)和活动板(19)均活动套设在导杆(16)上,且活动板(19)通过支撑弹簧(18)与限位座(17)相连接,且导杆(16)的下侧端连接有牵引环(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6)的截面呈正六边形,且导杆孔尺寸与导杆(16)的截面尺寸相吻合,且导杆(16)活动设置在导杆孔之中,且活动板(19)与防松组件安装座(8)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17)的上侧端面开设有防松孔(20),所述紧固件(4)的螺杆下端面设置有防松凸起(15),所述防松凸起(15)与防松孔(20)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且紧固件(4)拧紧时,且支撑弹簧(18)处于复位状态时,其防松凸起(15)嵌入至防松孔(20)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凸起(15)的端面边线位置处经过倒角处理。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工艺通过上述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种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装置实现,且该锂离子电池单体密封工艺包括:
步骤一:密封垫圈的安装过程,通过将密封垫圈(3)嵌入安装在密封上盖(2)的密封槽(12)之中;
步骤二:密封上盖的对位安装过程,通过将密封凸起(22)与密封槽(12)进行对齐,并让密封凸起(22)嵌入至密封槽(12)之中即可;
步骤三:紧固件的安装过程,通过将紧固件(4)穿过紧固件安装座(7)上的安装孔,然后再将紧固件(4)旋拧在螺纹座(6)上的螺纹孔之中;
步骤四:防松组件的对位防松过程,通过向下拉动牵引环(21),从而让导杆(16)下移,然后对紧固件(4)进行微调,直至防松凸起(15)嵌入至防松孔(20)之中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岩,未经吴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519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