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1026.X | 申请日: | 2022-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琴;周少华;翟德荣;赵子钧;许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达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19/20;E02D17/02;E02D17/04;E03F5/22;E03F3/04;H02J7/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黄娟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快速 降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包括水管、水泵、配重块、波纹管、安装板、浮板、连接绳、拉力传感器和用于支撑支撑板的地面;地面上设有基坑;支撑板放置在基坑处,支撑板上设有控制板;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支撑板伸入基坑内并连接水泵;浮板上设有用于供水管穿过的第一通孔;安装板连接浮板的底面,安装板的底面上设有安装槽;拉力传感器安装在安装槽的内壁上;波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板的下端面和配重块;连接绳位于波纹管内,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拉力传感器和配重块上。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的方法。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能够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及时的抽水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用于建筑周侧的积水的沉降工作。
授权公告号CN209211472U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基坑管井降水自控系统,包括基坑管井、排水管、潜水泵、控制开关、导向管、浮子及配重,潜水泵设置在基坑管井内,排水管与潜水泵连接,潜水泵在控制开关闭合及断开状态下启停,导向管的管壁上均布有多个通孔,浮子及配重设置在导向管内,浮子上设有上挂绳及下挂绳,控制开关的动触点臂的一端与上挂绳的上端连接,下挂绳的下端与所述配重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快捷容易,不需额外的电力或电子系统辅助,无复杂精密仪器,成本低,解放工人的劳动强度,需求人工少,人员劳动强度低,具有安装好基本不用操作的优点,管理容易,降排水作业效率高,精度高;授权公告号为CN111749257B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上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由两个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组成,所述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所述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的端部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安装板一上插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中部设有螺纹端;本发明通过在基坑内形成负压使基坑内壁上的水快速渗出,避免传统抽水泵的长时间工作,降低了能耗,盖板可折叠收纳减少占据空间,同时在基坑内有水时抽水泵工作,无水时抽水泵停止工作,自动化程度高。
但是,上述装置不能够自动根据基坑内的积水进行抽水作业,并且需要对装置进行单独安装后才能够进行作业,不便于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及时进行抽水作业的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包括水管、水泵、配重块、波纹管、安装板、浮板、连接绳、拉力传感器和用于支撑支撑板的地面;
地面上设有基坑;支撑板放置在基坑处,支撑板上设有控制板;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支撑板伸入基坑内并连接水泵;
浮板上设有用于供水管穿过的第一通孔;安装板连接浮板的底面,安装板的底面上设有安装槽;拉力传感器安装在安装槽的内壁上,拉力传感器、水泵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波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板的下端面和配重块;连接绳位于波纹管内,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拉力传感器和配重块上。
优选的,还包括摄像装置、第一透明罩和安装座;安装座连接波纹管的下端面,安装座与连接绳连接;配重块的上端连接第一透明罩;第一透明罩安装在配重块上,第一透明罩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座的下端;摄像装置放置在第一透明罩内,摄像装置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水管上设有用于对浮板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优选的,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板、限位柱和限位块;固定板位于浮板的上方,固定板安装在水管上,固定板上设有贯穿孔;限位柱的一端连接限位块,限位柱的另一端穿过贯穿孔并连接浮板的上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达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明达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10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