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的配组方法及其配组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0168.4 | 申请日: | 2022-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8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闵敏;曾伟;陈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嘉义雷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2 | 分类号: | G01R31/38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聚蓉众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1 | 代理人: | 郭明月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池配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的配组方法及其配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组成电池组的全部电池单体进行容量、电压和内阻的测量,最后逐个称量电池组的重量,确保全部电池组单体的性能和各项参数完全相同并在一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本发明通过在电池单体配组之前对全部单体单体的电压、内阻、容量和重量进行测量,确保电池单体的性能相同并保证其重量相同,然后再对放电过程中电池单体的性能变化进行监测,确保放电时性能相同,在组装连接的过程逐个测量电池组的电压和内阻变化以及电磁单体的电压和内阻变化,避免电池单体组装后的性能影响,保证最终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并避免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配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的配组方法及其配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对动力源的功率和能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单体电池需经过相应的组合后才能提供较大的功率和能量,蓄电池配组是由多只蓄电池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电池组,达到一个能正常使用的状态,配组就是要保证一组电池中的每只电池的每单格的性能的一致性,包括电压,内阻等,而绝非仅仅容量一致,所以在电池配组时需要保证电池的性能完全一致,以此来保证电池组的性能和质量。
在实际的配组过程中,会对全部的电池单体进行电压、容量和内阻的测量,然后再进行电池的连接组装操作,然而配组过程中,虽然单个电池的性能一致,在电池组件串联在一起时,由于电池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者在放电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电压或者内阻的变化,最终可能会影响到电池组的性能,或者存在隐患,此外电池在配组时还需要保证其重量的相等。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池的配组方法及其配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的配组方法及其配组系统,通过在电池单体配组之前对全部单体单体的电压、内阻、容量和重量进行测量,确保电池单体的性能相同并保证其重量相同,然后再对放电过程中电池单体的性能变化进行监测,确保放电时性能相同,在组装连接的过程逐个测量电池组的电压和内阻变化以及电磁单体的电压和内阻变化,避免电池单体组装后的性能影响,保证最终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并避免安全隐患,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的配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组成电池组的全部电池单体进行容量、电压和内阻的测量,最后逐个称量电池组的重量,确保全部电池组单体的性能和各项参数完全相同并在一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
步骤二:对全部的电池单体逐个进行放电测试并监测温度,在测试的过程中,同步测量电池单体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内阻,确保在放电过程中各电池单体的电压和内阻依然相等并在符合标准的稳定范围之内变化;
步骤三:对电池单体进行组装连接,使电池单体之间通过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且每连接一个电池单体,均需要对总电压和总内阻进行测量,保证每串联一个电池单体时所增加的电压和内阻的量相同,同时在组装过程中对每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和内阻进行测量,确保组装连接过程中的电压和内阻不变并相同;
步骤四:全部组装完成之后,使电池组连接负载,然后再进行放电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监测电池组的总电压和总内阻,判断其总电压和总电阻的变化并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对全部电池单体的电压和内阻监测,保证电磁单体的电压和内阻变化相同并保证稳定;
步骤五:拆除监测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电表,对电池组进行保护性的保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二中的电池单体放电测试时,所使用的负载设备为完全相同的用电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二中的放电测试时间不少于2小时,且放电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的监测电池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三中电池单体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且导线通过螺栓连接在电池单体的接电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嘉义雷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嘉义雷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0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