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止滑鞋底及止滑鞋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54941.6 | 申请日: | 2022-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7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苏加明;赵培灼;杨帅奇;蒋哲明;袁明辉;刘爱军;雷伏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3B13/04 | 分类号: | A43B13/04;A43B13/22;A43C15/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朱益萍 |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止滑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止滑鞋底及止滑鞋。止滑鞋底的底面设有彼此间隔的若干第一防滑凸起;各第一防滑凸起均呈V型且开口方向均朝向鞋底的鞋尖所在一侧;各第一防滑凸起之间配合形成有排水沟槽;排水沟槽延伸于鞋底四周的边缘。止滑鞋包括上述止滑鞋底。该止滑鞋底及止滑鞋中,鞋底底面的结构简单,既满足耐磨需求,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及湿地止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滑鞋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滑鞋底及止滑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鞋底多由橡胶材料制成,其底面通常会通过设置花纹结构来满足鞋底的耐磨和防滑需求;然而,现有的鞋底考虑更多的是耐磨性,为了满足耐磨需求,其底面的花纹结构往往被设计的较为复杂,这也就导致了鞋底底面难以形成可靠的排水沟槽或所形成的排水沟槽的形状过于复杂而难以可靠且快速地排水,从而导致该鞋底在面临湿滑地面时难以及时排水,防滑效果欠佳,用户穿着时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了一种止滑鞋底及止滑鞋,该鞋底底面的结构简单,既满足耐磨需求,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及湿地止滑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止滑鞋底,所述鞋底的底面设有彼此间隔的若干第一防滑凸起;各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均呈V型且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鞋底的鞋尖所在一侧;各所述第一防滑凸起之间配合形成有排水沟槽;所述排水沟槽延伸于所述鞋底四周的边缘。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分为沿所述鞋底的宽度方向布设的若干第一防滑凸起组;每一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组均包括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所述第一防滑凸起;所述鞋底边缘具有部分结构超出所述鞋底边缘的不完整的所述第一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的两端及其尖角处均成型有放大部;所述放大部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的两个支臂的宽度;所述鞋底的底面还具有部分结构因超出所述鞋底边缘而缺失的非完整型的所述第二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部为圆柱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的两个支臂的夹角小于70°,且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的两个支臂的长度均大于预设的第一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的底面还设有彼此间隔的若干第二防滑凸起;各所述第二防滑凸起均位于所述排水沟槽内且均与各所述第一防滑凸起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凸起沿所述鞋底的宽度方向布设于两个邻接的所述第一防滑凸起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凸起为圆柱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槽的深度为0.8-1.2cm。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的材料包括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
进一步地,按百分数计,所述鞋底的材料包括:丁腈橡胶58-62%、氯丁橡胶18-22%、硅橡胶8-12%、三元乙丙橡胶8-12%、光稳定剂2-4‰、水杨酸树脂1-3‰和消泡剂0.5-1.5‰。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止滑鞋,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止滑鞋底。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4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