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自动吊牌穿绳机的智能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3086.7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1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苏丹;陈衍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永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08 | 分类号: | B65H3/08;B65H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叁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4 | 代理人: | 宋鹏飞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 吊牌穿绳机 智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吊牌穿绳机的智能上料装置,包括吸盘、升降板以及设于升降板周围的料仓板,料仓板与升降板合围成用于放置吊牌的料仓,升降板下方设有升降装置上方设有用于测量料仓最上层吊牌高度的激光测距装置;升降装置包括依次设于升降板下方的升降杆和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与激光测距装置电连接,激光测距装置可通过升降电机驱动升降板在料仓在中上下运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该上料装置通过激光测距装置和设于料仓底部升降板下方的升降电机,自动调节料仓内最上层吊牌的高度,使最上层吊牌的高度保持不变,使得气动吸盘保持恒定的下行高度即可完成吸料,提高了上料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吊牌穿绳机的智能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吊牌或标识,一般使用于服饰、家纺、鞋袜、小商品等行业的产品进行标识。一个吊牌通常有好几块纸牌,通过吊绳穿绕在一起。公开号为CN11421229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吊牌穿绳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吊牌上料装置,吊牌上料装置包括滑轨、若干物料槽以及设于滑轨上的上落料架,绳子上料装置包括拉绳夹、剪绳装置和送绳夹,吊牌折叠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吊牌的穿绳板以及设于穿绳板两侧的第一压料板、第二压料板和折叠板,穿绳装置包括绳子固定台以及可从绳子固定台中穿过的穿绳推杆,穿绳推杆可将绳子固定台中的绳子从穿绳板中的穿绳孔顶出从而使绳子穿过吊牌上的绳孔;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转臂和落料架。
吊牌吸盘在下行吸取吊牌的过程中,随着吊牌数量的减少吊牌吸盘的下行高度需要实时变化,然而吊牌的厚度非常小而且并不均匀,现有技术中控制吊牌吸盘的下行高度的气缸无法较好的做到与吊牌厚度同步变化。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用于自动吊牌穿绳机的智能上料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吊牌穿绳机的智能上料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用于自动吊牌穿绳机的智能上料装置,包括吸盘、升降板以及设于升降板周围的料仓板,料仓板与升降板合围成用于放置吊牌的料仓,升降板下方设有升降装置上方设有用于测量料仓最上层吊牌高度的激光测距装置;升降装置包括依次设于升降板下方的升降杆和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与激光测距装置电连接,激光测距装置可通过升降电机驱动升降板在料仓在中上下运动。激光测距装置检测料仓内最上层吊牌高度与吊牌吸盘的设定下行高度不一致时控制中心通过升降电机对升降板高度进行调节,当最上层吊牌高度与吊牌吸盘的设定下行高度一致时启动吊牌吸盘对料仓内的吊牌进行吸取。
进一步的,料仓板外侧设有用于调节料仓大小的调节板,料仓板通过调节板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调节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工作平台的长条孔,调节板可通过长条孔调节料仓板在工作平台中的安装位置。通过改变调节板在工作平台上的安装位置从而根据不同长度的吊牌调节料仓板之间的距离,更换吊牌物料时无需在工作平台重新安装用于容纳吊牌的上料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料仓板下端设有用于连接调节板的连接孔,连接孔为沉头螺栓孔,调节板通过沉头螺栓孔内的沉头螺栓与料仓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升降板中设有用于连接升降杆的升降孔,升降孔内设有卡环,卡环两侧均设有与升降杆固定连接的卡套,升降杆通过卡套与升降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升降组件还包括加强柱,升降孔两侧还设有支撑孔,升降板通过支撑孔与加强柱连接,加强柱与升降杆联动。设于升降杆两侧的加强柱可让底板的升降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设于升降板下方,第二连接块设于升降电机上方,加强杆与升降杆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可让支撑杆与升降杆在升降时更加平稳。第一连接块上设有对应升降杆的第一限位块以及对应支撑杆的第二限位块。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侧面设有安装板,升降组件通过安装板固设于工作平台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永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永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3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隧道结构表观病害检测装置
- 下一篇:滑动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