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群控制用便携式收发一体户外控制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45704.3 | 申请日: | 2022-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1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岳鹍;王敬辉;于海青;焦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68 | 代理人: | 巴雪梅 |
| 地址: | 300355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机群 控制 便携式 收发 一体 户外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群控制用便携式收发一体户外控制平台,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和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通过连接转轴活动连接,支撑滑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下侧,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下侧,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远离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降落平台组件,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远离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伸缩降落平台,收发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无人机起飞或降落到降落平台上,本发明无需操作人员控制无人机进行降落,节省人工成本;使用时,便于快速搭建且使用完毕后便于回收运送,以解决无人机群更换降落地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无人机群控制用便携式收发一体户外控制平台。
背景技术
无人机由于其可动态部署、配置方便、高度自主等特点,将在未来战争、应急通信和物联网等领域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化战场环境下,单个无人机执行覆盖任务时面临探测角度和范围等诸方面的限制,制约了作战效能的发挥,单个无人机圆满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多无人机协同探测是指两架或两架以上无人机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地执行覆盖任务。相对于单架无人预警机,多架无人预警机协同执行任务时能够克服雷达探测器的角度限制,从多个不同方位对目标区域进行观测,当面临大范围区域搜索任务时,多架无人机能够实现对整个侦察区域的有效覆盖,因此具有更好的侦察效能和更强的任务容错能力。
传统的无人机控制方法是,通过外界数据通信链路对无人机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人机着陆需要操作人员控制无人机的着陆,故操作人员需要长时间处于等待状态,浪费人工成本。
在户外,对无人机群控制平台往往需要提前搭建,搭建耗时长,且搭建后,由于控制平台位置固定,无法适应后续因无人机群任务改变而更换降落地点,导致适应性差,并且后续控制平台拆除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无人机着陆需要操作人员控制无人机的着陆,故操作人员需要长时间处于等待状态,浪费人工成本;在户外,对无人机群控制平台往往需要提前搭建,搭建耗时长,且搭建后,由于控制平台位置固定,无法适应后续因无人机群任务改变而更换降落地点,导致适应性差,并且后续控制平台拆除较为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群控制用便携式收发一体户外控制平台,来解决该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群控制用便携式收发一体户外控制平台,包括:无人机、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连接转轴、支撑滑动组件、支撑组件、第一伸缩降落平台组件、第二伸缩降落平台和收发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和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通过连接转轴活动连接,支撑滑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下侧,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下侧,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远离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降落平台组件,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远离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伸缩降落平台,收发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无人机起飞或降落到降落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降落平台组件包括:第一降落平台本体,第一降落平台本体靠近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连接座,第一降落平台本体通过第一转动连接座与连接转轴转动连接,第一降落平台本体远离第二折叠降落平台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伸缩降落平台组件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支撑滑动组件设置在第一降落平台本体下侧,第一降落平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降落坪,第一降落坪中心设置有第一信号发射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降落平台组件包括:第二降落平台本体,所述第二降落平台本体滑动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第二降落平台本体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降落平台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板与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降落平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降落坪,第二降落坪中心设置有第二信号发射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57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低温光学膜组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效妇产科临床阴道清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