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及其一锅法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45289.1 | 申请日: | 202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3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菊;黄永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9/08;C08G73/10;B01D53/22;B01D7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体 分离 含氰基 聚酰亚胺 及其 一锅 法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锅法”先聚合得到中间产物含羟基聚酰亚胺,再在缚酸剂的作用下,含羟基聚酰亚胺和含氰基的苄溴单体进行反应制得含氰基聚酰亚胺,进而制得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羟基的Ar1型二胺单体和不含羟基的Ar3型二胺单体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Ar2型二酐单体,再加入催化剂和共沸剂,在保护气体气氛下,先在-20~80℃的条件下反应6~18h,再升温至150~240℃反应12~48h;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温度降至60~110℃,得到含羟基聚酰亚胺;
(2)向步骤(1)得到的含羟基聚酰亚胺中加入缚酸剂,充分搅拌,待分散均匀后加入Ar4型含氰基苄溴单体,继续保持保护气体气氛,在60~110℃下反应0.5~8h;反应结束后,除去不溶的缚酸剂,再将溶液通过沉淀剂沉淀、洗涤和干燥得到含氰基聚酰亚胺;
(3)将步骤(2)得到的含氰基聚酰亚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铸膜液,再加入或者不加含氰基MOFs,分散均匀后采用溶剂挥发法、干喷—湿法纺丝或湿法纺丝制备成膜,最后将膜在保护气体气氛下升温至250~450℃反应6~72h,制得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
Ar1为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Ar2为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Ar3为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Ar4为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Ar1型二胺单体和Ar3型二胺单体总量与Ar2型二酐单体的摩尔比为1:0.98~1.02,Ar1型二胺单体占二胺单体总量的摩尔分数为1~50%,Ar1型二胺单体、Ar3型二胺单体和Ar2型二酐单体总量占有机溶剂的质量分数为5~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催化剂用量为有机溶剂质量的0.1~5%,共沸剂用量为有机溶剂质量的5~4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缚酸剂为无机碱,沉淀时采用的沉淀剂为C1~C9醇或C3~C9酮,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溶液占沉淀剂的质量分数为1~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铸膜液的浓度为5~40wt%,含氰基MOFs的加入量为含氰基聚酰亚胺的0~50wt%。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r1型二胺单体、缚酸剂与Ar4型含氰基苄溴单体的摩尔比为1:2~8:1~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氰基聚酰亚胺的产率为93~97%。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溶剂为非质子性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叔胺类碱性物,共沸剂为苯基衍生物。
11.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用于气体分离的含氰基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含氰基聚酰亚胺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0n≤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52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