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43481.7 | 申请日: | 2022-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8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蔡武;王鑫;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E06B5/18 | 分类号: | E06B5/18;E05F15/665;E06B7/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陈平 |
| 地址: | 2150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放射科 放射源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夹层。该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使左侧第一螺杆正转或反向转动带动左侧皮带盘转动,使皮带转动带动右侧皮带盘转动令右侧第一螺杆转动,从而使套板带动两个遮挡板上下移动至一定高度,再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螺杆正转或反向转动,令左侧连接块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带动右侧延展板一起移动,此时两个延展板和两个遮挡板组合成的面积正好可以对患者不需要检查的躯干部位进行完成遮挡,如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装置进行快速调节,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装置使用的效果和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X线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外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X线照射到人体时,可使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因此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在X线检查或涉及射线辅助的手术过程中做好必要的防护,避免过量的X线照射影响生理机能。
虽然现今在医疗过程中通常采取有穿戴铅防护衣裙、围脖等或固定结构的防护帘等防护方式,但是穿戴式的防护方式较为麻烦并且易于滑脱,影响工作人员的检查,工作效率较低,另外多人穿戴同一护具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并且,在医院的一些X光检查时,通常只是一些部位需要进行检查,但是当病人站在X光机前时,通常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会对其他不用检查和治疗的部位带来辐射,而有时候部位有大有小,所以会给人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实用性差,根据中国专利CN202020933684.1公开的一种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该专利通过设置有放射遮挡装置,在需要检查某个部位时,只需将相应位置的遮挡板打开,其他部位的遮挡板关闭,即可遮挡住不必照射的部位,避免人体受到损害,提高了该放射源防护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有升降组件,当人站在上面后,根据身高调整升降板的高度,使人体刚好适应遮挡板的位置,使得该放射源防护装置具有适应不同身高人群的特点。
然而,该专利的遮挡板在对不同躯干部位进行遮挡时需要对每个部位进行单独控制调节,操作不便,且遮挡板的尺寸较为固定,由于不同患者躯干部分的长度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有的需要检查的部分遮挡过多影响检查效果,而有的不需要检查的部分又没有被完全遮挡,仍然会使人体受到损害,大大的降低了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和使用效果,故而提出一种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具备便于对防护装置进行调节,从而有效的提高对人体的防护效果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的遮挡板在对不同躯干部位进行遮挡时需要对每个部位进行单独控制调节,操作不便,且遮挡板的尺寸较为固定,由于不同患者躯干部分的长度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有的需要检查的部分遮挡过多影响检查效果,而有的不需要检查的部分又没有被完全遮挡,仍然会使人体受到损害,大大的降低了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和使用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放射科的放射源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夹层,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夹层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遮挡板,所述固定板和固定架上同时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遮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延伸组件,所述调节机构上设置有驱动件;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架底部的第一电机,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位于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左侧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右侧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与固定架的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螺杆的外部同时螺纹套接有套板,两个所述遮挡板的外部同时与套板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螺杆的外部均固定安装有皮带盘,两个所述皮带盘的外部同时传动连接有皮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3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胎
- 下一篇:一种醚醚砜-醚醚酮亚胺共聚物、其制备方法以及耐溶剂分离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