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弧焊接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9669.4 | 申请日: | 202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8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贤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达谊恒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逸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焊接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电弧焊接控制方法。在正反向进给电弧焊接方法中,即使是进给阻力急剧且大幅变动的情况,也将拉进给速度的平均值维持在给定值从而得到良好的焊接品质。通过由推侧进给电动机(WMP)以及拉侧进给电动机(WM)进行的推拉进给控制来进给焊丝(1),在推侧进给电动机(WMP)与拉侧进给电动机(WM)的进给路径之间设置中间焊丝收容部(WB),重复短路期间和电弧期间来进行焊接,在这样的电弧焊接控制方法中,基于中间焊丝收容部(WB)的收容量(Wb)来补正推侧进给电动机(WMP)的推进给速度(Fwp),补正拉进给速度(Fw)的波形参数,以使得拉侧进给电动机(WM)的平均进给速度(Fad)变得与预先确定的拉平均进给速度设定值(Far)相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进行正向进给旋转的推侧进给电动机以及重复正向进给旋转和反向进给旋转的拉侧进给电动机所进行的推拉进给控制来进给焊丝并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自耗电极式电弧焊接中,将作为自耗电极的焊丝以固定速度进给,使焊丝与母材之间产生电弧来进行焊接。在自耗电极式电弧焊接中,焊丝和母材多成为交替重复短路期间和电弧期间的焊接状态。
为了进一步提升焊接品质,提出使焊丝的进给交替切换成正向进给和反向进给来进行焊接的正反向进给电弧焊接方法。在该正反向进给电弧焊接方法中,与固定的进给速度的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能使短路与电弧的重复的周期稳定化,因此,能谋求溅射产生量的削减、焊道外观的改善等焊接品质的提升。
在正反向进给电弧焊接方法中,需要以100Hz程度高速、高精度地切换焊丝的正向进给以及反向进给。为此,作为进给方式而多采用推拉进给方式。进而,也多在推侧进给电动机与拉侧进给电动机的进给路径之间设置暂时收容焊丝的中间焊丝收容部。
在正反向进给电弧焊接方法中,与短路期间以及电弧期间的产生定时同步地切换正向进给期间和反向进给期间。为此,若焊接电压的设定值、突出长度等焊接条件发生变化从而短路期间与电弧期间的时间比率发生变化,则正向进给期间与反向进给期间的时间比率也发生变化,因此焊丝的平均进给速度变化。若平均进给速度变化,熔敷量就变化,因此焊接品质变差。为了应对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通过推侧电动机以固定速度进行正向进给,检测中间焊丝收容部的收容量,基于该收容量来对拉侧电动机的拉进给速度进行补正控制。通过该补正控制来抑制平均进给速度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20-99945号公报
在正反向进给电弧焊接方法中,在现有技术的补正控制中,基于中间焊丝收容部的收容量来使拉进给速度的正向进给峰值以及反向进给峰值变化。但若在焊接中进给路径急剧且大幅变化,进给阻力就会变大,产生不能跟随拉进给速度的补正控制的情况。其结果,存在拉进给速度的平均值变动、焊接品质变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在本发明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弧焊接控制方法,在正反向进给电弧焊接方法中,即使是进给阻力急剧且大幅变动的情况,也能将拉进给速度的平均值维持在给定值从而得到良好的焊接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电弧焊接控制方法,通过由进行正向进给旋转的推侧进给电动机以及重复正向进给旋转和反向进给旋转的拉侧进给电动机进行的推拉进给控制来进给焊丝,在所述推侧进给电动机与所述拉侧进给电动机的进给路径之间设置暂时收容所述焊丝的中间焊丝收容部,重复短路期间和电弧期间来进行焊接,所述电弧焊接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中间焊丝收容部的收容量来补正所述推侧进给电动机的推进给速度,补正所述拉进给速度的波形参数,以使得所述拉侧进给电动机的平均进给速度变得与预先确定的拉平均进给速度设定值相等。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基础上的电弧焊接控制方法,特征在于,所述波形参数是正向进给峰值及/或反向进给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达谊恒,未经株式会社达谊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96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