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4370.X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9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喜龙;文雪梅;雷鸣;李照青;尼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31/00;A01G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申星宇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皮 石斛 野生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在仿野生栽培实验室里进行对铁皮石斛无土栽培,并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模拟野生状态,从而进行仿野生栽培最适宜环境模拟实验。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将野生栽培的环境条件分为光照、温度、湿度,并进行分开调节,能更加精确地实现对野生状态下的环境进行模拟,并利用无土栽培的雾培法,使植株根部透气性大大提高,并有效增大植株的营养吸收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皮石斛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铁皮石斛别名铁皮兰、黑节草,为兰科植物的干燥茎,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二级保护的贵重濒危药材植物,号称“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多长于悬崖峭壁、树干、树枝或岩石缝中,常年受云露雨雾的滋养。《药典》记载其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其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降血脂等多种功效。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但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要求,以及历代采挖,其野生资源日趋稀少,濒临灭绝。
因铁皮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以及广泛的适用范围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随着种植技术的集成,铁皮石斛的种植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目前铁皮石斛的现有栽培方式大多采用人工大棚种植,但人工大棚种植无法很好地模拟野生栽培,为了大面积种植,无法实现将环境精确控制模拟为野生状态,无法进行野生环境对铁皮石斛影响的实验,现有的栽培方法包括将植株绑于树干上、栽进基质中,容易出现植株根部透气不通畅、营养物质吸收不均匀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现有技术公开的人工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无法实现将环境精确控制模拟为野生状态,无法进行野生环境对铁皮石斛影响的实验的问题,现有栽培方式容易出现植株根部透气不通畅、营养物质吸收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在仿野生栽培实验室里进行对铁皮石斛无土栽培,并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模拟野生状态,进行仿野生栽培最适宜环境模拟实验,从而得到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仿野生栽培实验室包括光照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无土栽培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区、营养液雾化器;
进一步地,所述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将仿野生栽培实验室布置好,将光照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无土栽培装置安装于仿野生栽培实验室内,并接通电源;
步骤2、然后进行各个装置的功能数据进行调节,光照控制装置对环境光进行模拟,温度控制装置对环境温度进行模拟,湿度控制装置对环境湿度进行模拟;
步骤3、再将无土栽培装置布置好,调配好铁皮石斛所需的营养液,将营养液经过营养液雾化器雾化之后输送至栽培区,使铁皮石斛的根部能直接吸收;
步骤4、最后将不同野生环境因素栽培出来的铁皮石斛进行对比,得到最佳仿野生栽培的方案;
步骤5、采用步骤4得到的最佳仿野生栽培的方案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栽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光照控制装置将仿野生栽培实验室内的环境光照与外界光照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控制环境温度为10~5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湿度控制装置控制环境湿度为5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43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立卧两用数控加工中心
- 下一篇:一种分子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