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古代书画保存的静电纺丝抑菌膜及制备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32816.5 | 申请日: | 2022-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0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瑜兰;朱成帅;吴倩;潘力伟;郑梦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1F1/10;B44D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赵杭丽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古代 书画 保存 静电 纺丝 抑菌膜 制备 应用 | ||
1.一种用于古代书画保存的静电纺丝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抑菌膜为抗菌纳米粒子/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抑菌膜,其原料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0.5-4%的抗菌纳米粒子,2-26%的纳米静电纺丝膜高分子聚合物,70-97%的N,N-二甲基甲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纳米粒子选用:纳米银颗粒、纳米氧化锌颗粒或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抑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膜选用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己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氨酯。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抑菌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质量百分比0.5-4%的抗菌纳米粒子,质量百分比2-26%的纳米静电纺丝膜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百分比70-97%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制备抗菌纳米粒子/纳米纤维前驱体溶液,由静电纺丝机制备抗菌纳米粒子/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抑菌膜,其中抗菌纳米粒子/纳米纤维前驱体由抗菌纳米粒子与高分子聚合物结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称取高分子聚合物1.23-10.61g,量取20-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将高分子聚合物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确保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得到高分子聚合物溶液;
(2)制备抗菌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的前驱体溶液:
其中纳米银颗粒/纳米纤维的前驱体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称量硝酸银0.48-0.96g,加入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搅拌溶解,得到硝酸银溶液;
将步骤(1)中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硝酸银溶液依次倒入锥形瓶中,磁力搅拌的同时水浴加热,升温至65℃,得到高分子聚合物硝酸银混合溶液,称取0.03-0.15g茶多酚,加入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搅拌溶解后,逐滴加入到高分子聚合物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将混合溶液恒温磁力搅拌30min,得到纳米银颗粒/纳米纤维的前驱体溶液;
其中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纳米纤维的前驱体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称量正钛酸四丁酯0.48-0.96g加入到5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约1小时后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溶液,将纳米二氧化钛溶液逐滴加入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将混合溶液恒温磁力搅拌30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纳米纤维的前驱体溶液;
其中纳米氧化锌颗粒/纳米纤维的前驱体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称量氧化锌0.48-0.96g,加入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得到氧化锌溶液,将氧化锌溶液加入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将混合溶液恒温磁力搅拌30min,得到纳米氧化锌颗粒/纳米纤维的前驱体溶液;
(3)抽取10ml步骤(2)的抗菌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的前驱体溶液至针筒中,使用16号针头,将针筒固定于静电纺丝机的Y轴,接收轴和金属针头分别连接正负极,调节接收轴转速为40,Y轴推进速度为0.001mm/s,纺丝距离为15cm,再调节正极高压直流电电压为20kV,负极高压直流电电压为500V,针筒内溶液从针尖稳定喷出后,等待机器运行结束,复位后重复以上操作两次,以确保抗菌膜的厚度,得到抗菌纳米粒子/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抑菌膜。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抑菌膜在保护古代书画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古代书画为需要防止微生物在表面产生,或已经受到微生物侵害需要杀灭的古代书画文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以下步骤实现:
(1)将上述抗菌纳米粒子/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抑菌膜裁剪成合适大小,使抑菌膜平整地覆盖于所需保护的古代书画表面,静置7-14天;
(2)在古代书画表面微生物痕迹明显消失后可将其揭取,或覆盖在古代书画表面预防微生物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28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