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窑煤料混烧结构与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28707.6 | 申请日: | 202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18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平;翟和革;王立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锦材水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32 | 分类号: | F27B7/32;F27B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5 | 代理人: | 戴莉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窑煤料混 烧结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窑煤料混烧结构,包括分解炉,所述分解炉侧面连通有撒料箱,所述撒料箱上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连接有第一煤管,所述撒料箱侧面连接有第二煤管,所述撒料箱中的第二煤管安装有旋流装置,所述分解炉下部设有位于所述撒料箱下侧的三次风管。本发明采用的结构和工艺不改变现有水泥窑预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能够在利用原有第二煤管的基础上只需要在下料管上增加一根煤管即可,可以实现对目前绝大多数水泥窑预分解系统的改造,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熟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泥窑煤料混烧结构与工艺。
背景技术
新型干法水泥窑通常采用窑外分解窑工艺,增加一座分解炉以后,将水泥熟料生产的三个过程分别安排在三个部分进行,生料预热在悬浮预热器中进行,原料的分解在分解炉中进行,熟料的烧成在回转窑中进行。水泥生产需要碳酸钙作为原料,而碳酸钙在分解炉内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要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耗,碳酸钙分解完成要占烧制水泥熟料热耗的65~70%,为补足原料分解所需的大量能耗,一般还需要在分解炉中还喷入燃料(煤粉)补充热量供应。目前通常采用的技术是将煤粉一次性直接喷入分解炉,使煤粉(C)和生料(烧制水泥熟料原料)在风(O2)的作用下在分解炉内混烧,往往导致分解炉内氧含量高而产生明火,并且容易产生结皮,同时由于煤粉的充分燃烧也造成形成的NOx含量高,需要后续过程进行严格去除,不但造成成本增加,而且对国家环保控制排放产生影响,此外预热器、分解炉等系统的温度高,设备散热快,热量未充分利用,导致分解炉热耗增加,煤耗较高。现有专利CN 111288809A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运用外挂式分解炉减排NOx技术,需要增加结构复杂的外挂式分解炉系统,而且只是将煤粉与烟气进行了混合,未与生料进行充分混合均匀,造成煤粉产生的热量不能被生料充分吸收,另外此技术也需要对现有设备的结构布局进行较大改动才能实现,使用方面受到一定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窑煤料混烧结构与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窑煤料混烧结构,包括分解炉,所述分解炉侧面连通有撒料箱,所述撒料箱上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连接有第一煤管,所述撒料箱侧面连接有第二煤管,所述撒料箱中的第二煤管安装有旋流装置,所述分解炉下部设有位于所述撒料箱下侧的三次风管。
可选的,所述下料管顶部连接有预热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煤管与所述第二煤管内均设有阀门,所述第一煤管与所述第二煤管的在水平面的投影夹角为180°。
可选的,所述第二煤管在所述撒料箱内的进料口靠近所述三次风管在所述分解炉内的入口。
可选的,所述分解炉底部设有烟室缩口。
可选的,所述下料管在所述撒料箱内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二煤管在所述撒料箱内的进料口通过风翅隔开,所述风翅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煤管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泥窑煤料混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水泥生料在预热器预热后由下料管向下输送;
S2:水泥生料向下输送时,将一部分煤粉通过下料管上的第一煤管加入下料管中进行混合;
S3:当混合料进入下料管底部的撒料箱后,将另一部分煤粉通过撒料箱上的第二煤管加入撒料箱中进行进一步混合;
S4:通过撒料箱内的旋流装置,进一步将混合料推向分解炉下部的三次风管出口的富氧区域,进行无焰燃烧。
可选的,所述下料管中的生料温度为750~800℃。
可选的,所述下料管连接的第一煤管与所述撒料箱连接的第二煤管水平面的投影夹角为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锦材水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锦材水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87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软件教学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腔叠层元器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