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冬水田减排固碳水稻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7283.1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1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刘茂;陈琳;徐富贤;蒋鹏;郭晓艺;周兴兵;朱永川;熊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田 减排固碳 水稻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水田减排固碳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土壤容重<1g/cm3的冬水田,将秸秆粉碎还田,并施加发酵有机肥、生物质炭和化学合成肥料;选用节水节肥水稻品种幼苗,采用免耕进行栽培;水稻栽培后集雨浅水灌溉,35‑45d后,排水晒田至水稻开始拔节,然后,集雨深水灌溉至齐穗;齐穗后14‑16d,排水晒田,然后水稻收割。本发明与水稻常规栽培技术相比,总氮淋失率降低30%以上,N2O和CH4减排30%以上,周年单位面积土壤固碳量增加29%以上,为冬水田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对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水田减排固碳水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过程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减少农田土壤CH4和N2O排放以及提高土壤碳库储量(简称“固碳减排”),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已有研宄表明,农田生态系统既有温室气体排放,又有吸收,是地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的活跃区域,农业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特别是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的重要排放源,稻田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不可小视,在各种类型的稻田中,冬水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备受关注,冬水田是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一种常见的稻田生态系统,冬水田的特殊性在于秋季水稻收获后蓄水休闲至次年移栽水稻,掩水时间长,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大,同时,冬水田等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受农业管理措施对其影响较大,如水分管理、翻耕、施肥等均可引起其土壤理化环境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通过改变稻田的水肥管理等途径可以达到改变温室气体排放模式的目的,然而,目前冬水田减排固碳水稻栽培技术没有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冬水田减排固碳水稻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冬水田减排固碳水稻栽培技术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冬水田减排固碳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土壤容重<1g/cm3的冬水田,将秸秆粉碎还田,并施加发酵有机肥、生物质炭和化学合成肥料;
(2)选用节水节肥水稻品种幼苗,采用免耕方式进行栽培;
(3)水稻栽培后集雨浅水灌溉,35-45d后,排水晒田至水稻开始拔节,然后,集雨深水灌溉至齐穗;
(4)齐穗后14-16d,排水晒田,然后收割头季稻;
(5)头季稻收割后灌水泡田,发苗至抽穗期浅水灌溉,齐穗后湿润灌溉至成熟,收割再生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与水稻常规栽培技术相比,总氮淋失率降低30%以上,N2O和CH4减排30%以上,周年单位面积土壤固碳量增加了29%以上,为冬水田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1)中耕层厚度为5-30cm。
进一步,步骤(1)中发酵有机肥用量以纯N计为45-60kg/hm2。
进一步,步骤(1)中生物质炭用量为8-12t/h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72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