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汽车尾门产品胎膜固定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0141.2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2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权;杨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尔泰克智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卓雷棚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产品 胎膜 固定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外饰涂胶粘合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汽车尾门产品胎膜固定机构,所述产品支撑块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缸支撑座,所述气缸支撑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升降气缸,所述旋转升降气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常开型电磁铁,所述常开型电磁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磁性仿形块。本发明通过尾门产品在设备或者工装上快速固定装夹,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产品造型对固定形式的局限性,排除了固定机构对产品工艺处理位置的影响,同时减少机器人在沿着轨迹处理产品工艺的干涉风险,提高了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替代了在尾门工艺处理区域吸盘及夹紧方式,去掉高成本的投入,降低了对产品外观区域的损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外饰涂胶粘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尾门产品胎膜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汽车外饰板件现在一般都采用轻量化塑料件,尾门扰流板轻量化工艺中,尾门有拼接区域需要做一些工艺处理,比如说清洗、火焰、等离子、底涂、涂胶等,尾门塑料板件一般是由高粘度的聚氨酯等类型胶水组合Bonding在一起,车身装配对尾门尺寸及撕拔力的要求很高,工厂需要高效率的快速生产模式,所以大部分工艺处理都需要机器人自动化处理,保证工艺的处理稳定性,从而保证产品的性能;
随着汽车质量及性能逐渐成熟稳定的形势下,汽车外形逐步成了关注点,汽车外饰件塑料尾门也就有了很多板件组合形成不同造型,结构形式及性能的稳定要求都和传统的尾门有很大的区别;
在尾门工艺处理中,产品的外观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于产品固定形式有较高的要求,结合机器人进行工艺性的估计处理中,固定形式不能对产品有外观损伤及避让机器人运动轨迹,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形式通过气缸夹紧及吸盘固定,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机器人对轨迹的需求,及产品外板无损伤的生产模式需求;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吸盘形式固定,对于产品非外观面,吸盘是可实现功能,当产品需要固定的位置是外观面时,吸盘吸附后会在产品的外观面形成吸盘痕,很难清理,需要对产品进行抛光处理,对客户会造成额外的工作及成本的产生;
2、采用气缸压紧的形式,一般压紧的位置都是需要在产品的正上方的,当正上方为产品工艺处理的位置时(工艺处理区域是不能被接触的,否则会存在有影响产品性能的风险),会影响机器人沿着轨迹进行工艺处理;
3、尾门的组成基本上都是塑料件,塑料件的变形量一般是比较大,尾门产品结构及型面上的限制,吸盘采用的直径比较小,这样吸盘的固定的力可能不足以将产品固定在支撑块上,难以到达机器人工艺处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尾门产品胎膜固定机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尾门产品胎膜固定机构,包括产品支撑块底座,所述产品支撑块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产品支撑块,所述产品支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常闭型电磁铁,所述产品支撑块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缸支撑座,所述气缸支撑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升降气缸,所述旋转升降气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常开型电磁铁,所述常开型电磁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磁性仿形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产品支撑块的底端表面安装在产品支撑块底座的顶端表面,同时常闭型电磁铁安装在产品支撑块的顶端表面,最大限度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控制能力,保证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常闭型电磁铁的直径小于产品支撑块的顶端直径,同时产品支撑块与产品支撑块底座均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有效的加强了对各个构件的稳定性,同时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支撑力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缸支撑座的外观与产品支撑块底座的外观类似,并且相对于产品支撑块底座的底端表面,在气缸支撑座的底端表面开设有螺孔,更好的保护了整体装置的使用不受影响,加强了对整体装置操纵的实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尔泰克智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伟尔泰克智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01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