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平行曲线的曲面匹配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15133.9 | 申请日: | 2022-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8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晗;朱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 |
| 代理公司: | 上海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8 | 代理人: | 韩冰 |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平行 曲线 曲面 匹配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平行曲线的曲面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连接理论曲面上的两个定位点,创建一条在理论曲面上的测地线,称其为零号测地线,两个定位点在面的边缘部分,且两个定位点在两条相对的边上;
步骤S2:以零号测地线为基准,沿理论曲面依次做多条平行线,平行线覆盖整个理论曲面,并对曲线进行编号;
步骤S3:以第一个定位点为基准点,在零号测地线上做等弧长分割点;
步骤S4:将零号测地线上的基准点投影到一号测地线上,在一号测地线上得到投影点,并以该投影点为基准点做等弧长分割点;
步骤S5:其他曲线也按照步骤S4中的操作,对每一条曲线进行等间距的分割,并对每一个点进行二维数组的编号,编号的方式为(线号,点号),完成理论曲面上的匹配点生成;
步骤S6:在逆向曲面上重复上述操作,生成逆向曲面上的匹配点,逆向曲面是通过激光扫描零件表面所得到的点云,经过曲面拟合得到,理论曲面上的定位点与实际面上的定位点相互对应,为同一个位置点;理论定位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与实际定位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相等;
步骤S7:通过点的编号将理论曲面匹配点和逆向面匹配点进行关系映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平行曲线的曲面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CAM软件中通过两个定位点创建一条测地线,此测地线为参数面上的一条直线。
3.一种基于平行曲线的曲面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模块M1:连接理论曲面上的两个定位点,创建一条在理论曲面上的测地线,称其为零号测地线,两个定位点在面的边缘部分,且两个定位点在两条相对的边上;
模块M2:以零号测地线为基准,沿理论曲面依次做多条平行线,平行线覆盖整个理论曲面,并对曲线进行编号;
模块M3:以第一个定位点为基准点,在零号测地线上做等弧长分割点;
模块M4:将零号测地线上的基准点投影到一号测地线上,在一号测地线上得到投影点,并以该投影点为基准点做等弧长分割点;
模块M5:其他曲线也按照模块M4中的操作,对每一条曲线进行等间距的分割,并对每一个点进行二维数组的编号,编号的方式为(线号,点号),完成理论曲面上的匹配点生成;
模块M6:在逆向曲面上重复上述模块的操作,生成逆向曲面上的匹配点,逆向曲面是通过激光扫描零件表面所得到的点云,经过曲面拟合得到,理论曲面上的定位点与实际面上的定位点相互对应,为同一个位置点;理论定位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与实际定位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相等;
模块M7:通过点的编号将理论曲面匹配点和逆向面匹配点进行关系映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平行曲线的曲面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1中在CAM软件中通过两个定位点创建一条测地线,此测地线为参数面上的一条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51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