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传感器数据异质域适应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10443.1 | 申请日: | 2022-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6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启皓;李旭;李辰骏;关开元;司致远;黎雨桐;张语芯;慎戈斐;向勇;张晓琨;胡潇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6K9/62;G06N7/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德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629 | 代理人: | 刘康宁 |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数据 异质域 适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传感器数据异质域适应的方法。其通过学习多个转换,每个领域都有一个独立的转换,将数据映射到一个共享的潜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各领域是完全一致的,通过一个有效的公式,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联合优化多个转换,为了学习稳健的转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地标选择算法,对样本进行重新加权,即增加枢纽样本的权重,降低异常值的权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量多种传感数据信息具有源域数据无标签、特征维度不相同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传感器数据异质域适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现实世界应用中最常见的泛化环境中的无监督异质领域适应,还没有充分的探索。现有的方法要么局限于特殊情况,要么需要标记的目标样本进行训练。
而针对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监测环节,对于获取的大量多种传感数据信息,其具有源域数据无标签、特征维度不相同等问题,具有无监督异质领域适应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数据异质域适应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大量多种传感数据信息具有源域数据无标签、特征维度不相同等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传感器数据异质域适应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传感器对新能源电池进行热失控监测,获得采集数据的源样本集矩阵XS及其标签,同时获取对应的目标样本集矩阵Xt、样本邻居数、子空间维度、罚参数λ、罚参数β和罚参数γ;其中,用X表示XS和Xt;
S2,使用线性内核投影X,得到核心矩阵K,初始化G=I,I表示特征矩阵;
S3,构建图结构,得到图的拉普拉斯系数矩阵L;
S4,计算最大均值差异MMD矩阵M;
S5,通过解决中的特征分解问题来优化投影矩阵P,其中,Λ为一个拉格朗日乘数,是一个对角矩阵,H=In-(1/n)1n,1n是所有元素都等于1的n×n矩阵,In表示n×n的特征矩阵I;
S6,通过
S7,更新Xt的标签和图的拉普拉斯系数矩阵L;
S8,更新权重向量α;
S9,重复S4–S8,直到收敛或最大迭代;
S10,输出Xt的标签信息,通过P将Kt和Ks投射到所学习的子空间,即和之后根据输出的Xt标签信息用支持向量机SVM对子空间中的Zt进行分类,Zs被用作参考;其中Kt为目标核心矩阵,Ks为源样本核心矩阵,pi表示P的第i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只涉及简单而快速的整数运算,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低于现有方法中的矩阵运算和浮点运算;
2、适用于任意的样本维度,可根据实际场景需要增减不同类别传感器,且不需要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标记的目样本进行训练;
3、可兼容不同种类与不同数据精度传感器,处理异质或同质的特征,独立的特征维度,多个领域,并且使HDA向无监督学习更进一步(传统的降维方式可能会丢失重要信息);
4、应用全新的地标选择和样本复权的方法,可以学习更适合不同传感器数据集的投影,并且不同的投影都有相同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标签一致性保存和样本权重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进行数据异质域适应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0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旺绵羊超数排卵的方法
- 下一篇:升降组件和具有其的照明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