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线宽固体拉曼激光器中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09642.0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75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牧野;孙玉祥;杨学宗;冯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S3/08022 | 分类号: | H01S3/08022;H01S3/10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林娟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窄线宽 固体 激光器 抑制 布里渊散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线宽固体拉曼激光器中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激光泵浦源、谐振腔、拉曼增益介质、倍频晶体、温控模块;窄线宽的固体拉曼激光器,随着腔内拉曼功率的提升,易引起增益物质的受激布里渊散射,影响拉曼功率进一步提升。若在固体拉曼激光器的谐振腔内引入倍频晶体,并合理调控倍频转换效率和谐振腔输出耦合率,利用倍频晶体的非线性纵模抑制能力,可以高效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同时保持高功率窄线宽拉曼激光输出。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高功率窄线宽拉曼激光器领域中受激布里渊抑制散射抑制技术的局限性与不足,实现窄线宽固体拉曼激光器中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高效抑制,大幅提高窄线宽拉曼激光的输出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窄线宽激光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窄线宽固体拉曼激光器中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功率窄线宽拉曼激光器具有输出波长灵活,光束质量好,自相位匹配,单纵模运转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精密测量,生物医学,量子计算,相干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由于窄线宽固体拉曼激光器中,谐振腔内光场强度较高,当泵浦功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容易产生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基横模的SBS散射的谐振窗口较小,通过谐振腔腔长调节可以得到抑制。但是多横模SBS的谐振窗口大,腔长调节过程中,总有相应的多横模SBS满足谐振条件,因此通过腔长调节无法消除多横模SBS。SBS不仅对谐振腔造成额外损耗,抑制拉曼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还会对腔内稳定的单纵模谐振造成干扰,由于SBS的频移量较小,难以通过滤波方法将其与受激拉曼散射分量分开。导致输出光谱展宽,降低了激光器的输出性能。
目前,抑制SBS的方案多见于光纤激光器中,而大多数方案通过对光纤进行掺杂,施加应力,温度调制等方式,无法应用于自由空间光路上。少部分方案在自由空间光路中具有可行性,例如:CN102087452A公开了一种利用旋转波片抑制SBS装置和方法,通过使用波片将激光束分割为偏振态不同的多段实现抑制传播介质中SBS的发生。这种方法具有应用于行波谐振腔的可行性,但会显著降低腔内拉曼增益,同时也影响输出斯托克斯光的偏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窄线宽固体拉曼激光器中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装置,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高功率窄线宽拉曼激光器领域中受激布里渊抑制散射抑制技术的局限性与不足,实现窄线宽固体拉曼激光器中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高效抑制,大幅提高窄线宽拉曼激光的输出功率。
一种窄线宽固体拉曼激光器中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激光泵浦源、谐振腔、拉曼增益介质、倍频晶体、温控模块。
泵浦源输出的泵浦光进入谐振腔,通过拉曼增益介质,在谐振腔内产生拉曼激光振荡,将泵浦光能量转换为拉曼光能量,通过将倍频晶体引入拉曼激光器的谐振腔中,并通过倍频晶体的温度控制、晶体角度控制、倍频晶体所在位置的拉曼光尺寸控制等合理调控倍频晶体的转换效率,利用倍频晶体的非线性纵模抑制能力,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保持窄线宽拉曼激光输出,产生的窄线宽拉曼激光由谐振腔一侧输出。
所述谐振腔是为行波腔或驻波腔,可为外腔拉曼激光器、内腔拉曼激光器、耦合腔拉曼激光器、自拉曼激光器、泵浦谐振拉曼激光器的典型谐振腔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倍频晶体是一二阶非线性效应晶体,通过一类临界相位匹配方式产生倍频作用;所述倍频晶体接收带宽大于拉曼增益介质中拉曼光转换到布里渊散射的频移量;
所述倍频晶体在谐振腔内发生二次谐波产生过程,典型的控制倍频转换效率的方法有温度控制、晶体角度控制、倍频晶体所在位置的拉曼光尺寸控制;
所述倍频晶体在谐振腔内,除将少部分拉曼光产生倍频作用外,同时对拉曼光和布里渊光产生和频作用,该和频作用将对布里渊光产生腔内损耗,影响布里渊光的产生和放大,进而布里渊光被抑制。
进一步地,
若谐振腔仅有一个光束束腰位置,拉曼增益介质放置在束腰位置,倍频晶体放置在靠近束腰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未经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9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