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防爆装置及电动摩托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05264.9 | 申请日: | 2022-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4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金峥浩;田彦慈;张小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德电材系统(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63;H01M10/6566;H01M10/658;H01M50/249;H01M50/30;H01M50/3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亚琼 |
| 地址: | 2152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防爆 装置 电动摩托车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防爆装置及电动摩托车。该电池防爆装置,包括壳体、电芯组、防火机构和冷却机构,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体,电芯组设置于容纳腔体内,电芯组包括多个堆叠放置的电芯,防火机构包括隔温防火垫,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置有隔温防火垫,冷却机构与容纳腔体连通,在电池正常工作时,冷却机构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当电池内部的单个电芯出现热失控时,设置在两个电芯之间的隔温防火垫能够起到阻止电芯热扩散的作用,避免个别电芯热失控时因热扩散而造成其他电芯甚至整个电池热失控而爆炸,同时冷却机构可以将电芯热失控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及时排出电池的壳体,提升整个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防爆装置及电动摩托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摩托车具有环保、便捷、低成本等优势,其产量也将进一步增加。而随着消费者对续航、动力等需求的不断提升和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安全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应用于新能源摩托车的动力电池随着能量密度的逐步提高,热稳定性在逐渐降低,热失控的风险越来越高,热失控所释放的能量也越来越大。
热失控是指蓄电池在恒压充电时电流和电池温度发生一种积累性的增强作用并逐步损坏。由于单个电芯热失控问题造成电池内部热量无法排出,形成热流引起电池内部整体温度升高,进而触发其他电芯连锁热失控,出现整包电池起火爆炸。
目前新能源摩托车行业对电池安全防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安全防护措施良莠不齐,甚至完全缺失。一旦有电芯组中有一个电芯发生热失控,将逐渐把整个电芯组全部触发,而此间产生的巨大能量在无法及时导流泄压的情况下产生的燃烧爆炸将进一步影响车辆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亟需一种电池防爆装置及电动摩托车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防爆装置,能够在电芯热失控后对电池的壳体内部进行泄压,防止电池发生爆炸。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防爆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体;
电芯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堆叠放置的电芯;
防火机构,包括隔温防火垫,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所述隔温防火垫;
冷却机构,与所述容纳腔体连通,所述冷却机构被配置为对所述电芯组冷却降温或在所述电芯组热失控时对所述容纳腔体进行泄压和排烟。
可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进气管、排气管、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均与所述容纳腔体连通,所述进气风扇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的进风口处,所述排气风扇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的出风口处。
可选地,所述隔温防火垫包括云母材料、超级棉材料、气凝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防火机构还包括防火板,所述防火板罩设于所述电芯组上。
可选地,所述防火机构还包括绝缘隔热板,所述绝缘隔热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绝缘隔热板包括金云母、白云母、黑云母、合成云母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绝缘隔热板由板材、卷材或者型材切割而成。
可选地,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导流件,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均设置有所述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容纳腔体内的烟雾或者热气流导出。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为螺旋金属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能够提高电动摩托车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德电材系统(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固德电材系统(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52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急诊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 下一篇:螺栓预紧力测试装置和螺栓安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