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钛酸钡/含氟共聚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05085.5 | 申请日: | 2022-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3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胡欣;陆春华;张慧;朱宁;倪亚茹;寇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C08K7/08;C08K9/06;C08J5/18;H01G4/12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肖明芳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钛酸钡 共聚物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改性钛酸钡/含氟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钛酸钡纳米线,将钛酸钡纳米线用硅烷偶联剂KH550溶液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固液分离,得到含有氨基末端的钛酸钡纳米线,即NH2-BTNW;
(2)在紫外光照射下,通过有机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具有PGMA侧链的含氟聚合物接枝共聚物;
(3)将步骤(1)得到的NH2-BTNW加入到极性溶剂中,混匀,得到分散液;将步骤(2)得到的具有PGMA侧链的含氟聚合物接枝共聚物溶于极性溶剂中,得到聚合物溶液;然后将所述的聚合物溶液加入到所述的分散液中,混匀,得到混合分散液;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分散液流延成膜,烘干,淬火,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两步水热法,第一步反应温度为180~22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60~100℃;所述的钛酸钡纳米线的直径为2~10nm,长径比为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KH550溶液,溶剂为蒸馏水和异丙醇,蒸馏水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1:1~2,溶质硅烷偶联剂KH550的浓度为2~5wt%;所述的改性,改性温度为30~50℃,改性时间为4~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紫外光照射,光源为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时间为2~8h;所述的具有PGMA侧链的含氟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氟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其中的偏氟乙烯单元与六氟丙烯单元的摩尔比为85~95:5~1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其中的偏氟乙烯单元与三氟氯乙烯单元的摩尔比为80~94:6~20;所述的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其中的偏氟乙烯单元、三氟乙烯单元与三氟氯乙烯单元的摩尔比为68~90:5~23:5~1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氟氯乙烯),其中的偏氟乙烯单元、三氟乙烯单元与氟氯乙烯单元的摩尔比为68~90:5~23:5~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具有PGMA侧链的含氟聚合物接枝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0~40,0000;所述的有机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以对茴香醛为有机催化剂,以含氟聚合物为大分子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功能化单体,大分子引发剂、有机催化剂与功能化单体的质量比为1:0.004~0.09:3.75~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极性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分散液中,NH2-BTNW的浓度为2.6~16.8mg/mL;所述的聚合物溶液中,具有PGMA侧链的含氟聚合物接枝共聚物的浓度为50mg/mL;所述的分散液与聚合物溶液的体积比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烘干,烘干温度为40~80℃,烘干时间为20~24h;所述的淬火条件为在160~220℃下保持2~4h,随即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9.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钛酸钡/含氟共聚物复合材料。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性钛酸钡/含氟共聚物复合材料在制备电介质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508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