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4843.1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2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雫修通;片冈慈裕;八幡考恒;T·雷提坦;N·T·T·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1/18;H02K3/00;F04D1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 | ||
本发明的泵的一个方式包括:转子,能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组件,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并包围转子;泵部,与转子的轴向一侧相连;支承构件,具有位于定子组件的径向内侧且在内部收纳转子的转子收纳部;以及树脂外壳,对定子组件和支承构件进行模制。转子收纳部具有:盖部,从轴向另一侧覆盖转子;以及筒状部,在径向上位于转子与定子组件之间,且朝轴向一侧开口。定子组件具有:环状的定子芯部;安装于定子芯部的多个线圈;以及覆盖多个线圈的定子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
背景技术
马达部和泵部预先成为一体的电动泵的开发正在进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造,该构造是马达部和泵部成为一体型的泵,为了确保定子的防水性而对定子进行模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316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现有文献所示,当对定子进行模制时,模制树脂与线圈直接接触。因此,由于模制树脂的成型时的热量以及注射压力,有可能使线圈线产生损伤。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定子的可靠性的泵。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泵的一个方式包括:转子,所述转子能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所述转子;泵部,所述泵部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相连;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具有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径向内侧且在内部收纳所述转子的转子收纳部;以及树脂外壳,所述树脂外壳对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支承构件进行模制。所述转子收纳部具有:盖部,所述盖部从轴向另一侧覆盖所述转子;以及筒状部,所述筒状部在径向上位于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且朝轴向一侧开口。所述定子组件具有:环状的定子芯部;安装于所述定子芯部的多个线圈;以及覆盖多个所述线圈的定子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提高了定子的可靠性的泵。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泵的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泵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变形例的泵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泵;3马达;7外部装置;8接线端端子;8a第一端部;8b第二端部;9、109导热材料;10支承构件;10f第三接触面;11凸缘部;11d定位肋;11e凸部;12转子收纳部;12a盖部;12b筒状部;12c保持部;20泵罩;20a主区域;20b副区域;20f第一接触面;30树脂外壳(马达外壳);30a外周面;30e第四接触面;30f第二接触面;31保持筒部;31e凹部;32a台阶面;32b相对面;39连接器部;40固定轴;41轴主体部;42保持构件;42a露出部;42f保持构件凸缘部(凸缘部);50转子;60泵部;64吸入口;65排出口;70定子;71定子芯部;72绝缘体;73线圈;73a线圈线;75定子组件;80电路基板;81基板主体;81h第一通孔(通孔);82发热元件;90定子罩;91第一罩体(罩体);92第二罩体(罩体);94aa爪部;94f封闭壁部;96内筒部;97柱状部;97a上端面(前端面);97h贯通孔(线圈保持部);97t锥部;98接线端保持部;G间隙;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假想性地示出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泵1的中心轴线J。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48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