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4028.5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卢浩贤;张世航;梁纯龙;林声杰;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4 | 分类号: | F24D3/14;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宝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3 | 代理人: | 刘丽萍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暖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其中控制方法包括:开启采暖房间的联合供暖模式;获取风盘的额定制热能力和室外机的额定制热能力;判断风盘的额定制热能力和室外机的额定制热能力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开启风盘;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切换温度值;若是,开启地暖进行供暖。本发明通过优先使用单风盘供暖,待室温升至一定温度值时再开启地暖的办法,使得房间室温在运行初期阶段能够快速提升,极大的提升制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地暖是与人体取暖生理需求特性较为吻合的供暖方式之一,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室温由下而上逐渐递减。由于地面辐射和温度的双重作用,形成了真正符合人体需要的热内环境。低温热水采暖将地暖盘管均匀铺在地面下的垫层中,室内地面温度均匀,整个地板就是一个均匀的辐射热源。地面主要以辐射方式将热量传至室内,室内温度由下往上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种温度分布状况,最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地暖在采暖过程中,地面是温热的。据报道,地面的热量能刺激足底反射区各部位穴道,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对人们缓解压力、松弛神经、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均有益处。地板采暖对老年人和儿童尤为适用。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地暖这一节能采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处,2008年地暖在韩国、日本的市场份额超过60%,欧洲市场所占份额也达到了40%。在寒冷地区,由于电热供暖和空调供暖的局限性,锅炉集中供暖的地板辐射供暖相对比较普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寒冷及严寒地区,气温低、机组制热量衰减,狭小卧室受床等阻隔实际辐射散热量小,制热效果差;且长江中下游及南方湿冷地区,围护热损失大,辐射采暖供热缓慢、供热不足,盲目提升水温、空调耗能增加。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主要还是以空调送风的分户供暖模式为主,舒适性与使用要求不足。
因此,空调与地板供暖系统相结合是一种舒适节能的空调供热方案选择。在这方面,国内的各项研究相对空白,且缺乏相应的产品。以采用空气源热泵为风盘和地暖提供供暖所需热量为例尤其是在热泵空调系统采暖的初始阶段,地暖水系统加热较缓慢,在总投入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很少有热量再去分配给风盘使用,造成地暖与风盘联合供暖模式下存在严重的室温上升缓慢、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通过优先使用单风盘供暖,待室温升至一定温度值时再开启地暖的办法,使得房间室温在运行初期阶段能够快速提升,极大的提升制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供暖系统采用风盘和地暖作为供暖末端,供暖系统设置有联合供暖模式,控制方法包括:
开启采暖房间的联合供暖模式;
获取风盘的额定制热能力和室外机的额定制热能力;
判断风盘的额定制热能力和室外机的额定制热能力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开启风盘;
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切换温度值;
若是,开启地暖进行供暖。
进一步可选地,在开启采暖房间的联合供暖模式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及第一目标室温;
根据与第一目标室温和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温度区间确定切换温度值。
进一步可选地,根据与第一目标室温和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温度区间确定切换温度值,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4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智能复式箱式变电站
- 下一篇:一种抗震单元式幕墙结构及其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