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向量聚类神经网络的大数据目标物边缘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03363.3 | 申请日: | 2022-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1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V10/44 | 分类号: | G06V10/44;G06V10/82;G06V10/762;G06V1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创智合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92 | 代理人: | 马金华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向量 神经网络 数据 目标 边缘 构建 方法 | ||
1.一种支持向量聚类神经网络的大数据轮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探测装置通过探测得到目标与探测装置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夹角信息;
(2)探测装置通过导航定位系统获得当前自身位置信息;
(3)通过坐标变换得到目标数据点在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kw,w=1,…,a,a是目标数据点个数,构成数据集:
K={k1,k2,…,kw};
kw是二维向量,包括目标数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4)采用支持向量聚类将步骤(3)得到的数据集K划分成若干集群,得到描述每个数据集群轮廓的支持向量;
(5)通过邻接矩阵将数据集K按照步骤(4)的集群进行类别划分,去除异常数据点,对划分后的集群分配类别标号,确定各类别集群的聚类中心;
(6)构建径向基神经网络,设定网络参数,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神经网络;
(7)将步骤(5)中去除异常数据点后的聚类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得到目标轮廓边界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持向量聚类神经网络的大数据轮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4.1)将数据集K通过非线性变换矩阵H={Θ(kw)|1≤w≤a}映射到高维空间中,Θ(·)为非线性变换函数;
(4.2)计算任意数据点的支持向量kw在特征空间中的像到点n的距离:
ow≥0,ωw≥0为拉格朗日乘子,‖·‖为欧几里得范数,X(kv,kw)=exp(-2d‖kv-kw‖2),d为设定的调节集群划分情况的尺度参数;v为与w不同的标号;
(4.3)寻找点n为圆心半径为E最小的超球体:
A为支持向量的个数;
(4.4)寻找到函数minR2的最优解;
各数据点到球心n的距离与半径E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αw≥0为球半径松弛变量;
(4.5)引入拉格朗日函数:
P∑ωw为惩罚项,P为设定的集群划分的超参数;
(4.6)将拉格朗日函数转化为Wolfe对偶形式:
(4.7)将拉格朗日函数分别对E、n、kw求导并使导数为零得到:
∑ow=1;
kw=P-ωw;
根据强对偶和KKT条件得到:
owωw=0;
(2E2+αw-2||Θ(kw)-n||2)ow=0;
(4.8)对数据集K中数据点进行判定:
若ow0,ωw=P,数据点位于超球体外部,为异常数据点;
若ow=0,0ωwP,数据点位于超球体表面,为支持向量;
若ow=0,ωw=0,数据点位于超球体内部,为聚类内部点。
所述邻接矩阵为N=(Nvw)a×a:
式中:seg(kv,kw)是任意点kv和kw之间的连接线;
在seg(kv,kw)上随机取n1个点,将n1个点坐标分别代入函数E2(n1),若函数值均小于超球体最小半径,则判定seg(kv,kw)全部位于超球体内部时,kv和kw属于同一集群,数据集群的轮廓边界由支持向量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33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