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空间柔性机器人的随动飞行重力补偿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2897.4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3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涛;王学谦;梁斌;桂方志;向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G7/00 | 分类号: | B64G7/00 |
代理公司: | 江西九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46 | 代理人: | 袁红梅 |
地址: | 330224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空间 柔性 机器人 飞行 重力 补偿 | ||
1.面向空间柔性机器人的随动飞行重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飞行组件(1)、下端飞行组件(2)、控制器(3)、连接立柱(4)、悬挂绳(5)、重力绳(6)和空间柔性机器人(7),上端飞行组件(1)与下端飞行组件(2)通过连接立柱(4)固结在一起;
所述上端飞行组件(1)包括上聚能环(101)、上电机(102)、上螺旋桨(103)和上支架(104),所述上支架(104)设于上聚能环(101)的底部,上电机(102)设于上支架(104)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上电机(102)的输出轴与上螺旋桨(103)相连接,上螺旋桨(103)位于上聚能环(101)的顶部;
所述下端飞行组件(2)包括下聚能环(201)、下电机(202)、下螺旋桨(203)和下支架(204),所述下支架(204)设于下聚能环(201)的顶部,下电机(202)设于下支架(204)的底部的中心处,下电机(202)的输出轴与下螺旋桨(203)相连接,下螺旋桨(203)位于下聚能环(201)的底部;
所述控制器(3)设于下支架(204)的上表面且位于上支架(104)的下方,控制器(3)包括底盘(301)、电源(302)、平衡块(303)、控制单元(304)和传感单元(305),所述电源(302)、平衡块(303)、控制单元(304)和传感单元(305)设于底盘(301)上,电源(302)分别向控制单元(304)、传感单元(305)、上电机(102)和下电机(202)供电;
所述连接立柱(4)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架(104)和下支架(204)相连接,所述下端飞行组件(2)上设有若干下悬挂孔(205),每个下悬挂孔(205)上均连接有悬挂绳(5),悬挂绳(5)的下端均连接重力绳(6),重力绳(6)的另一端连接空间柔性机器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空间柔性机器人的随动飞行重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04)和下支架(204)均包括位于中心处的圆盘座和若干连接圆盘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外一端固定于上聚能环(101)或下聚能环(2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空间柔性机器人的随动飞行重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3个,均匀间隔设于圆盘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空间柔性机器人的随动飞行重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04)和传感单元(305)的型号分别为stm32f767控制单元和MPU6050传感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空间柔性机器人的随动飞行重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旋桨(103)通过螺栓与上电机(10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下螺旋桨(203)通过螺栓与下电机(202)的输出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空间柔性机器人的随动飞行重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悬挂孔(205)和悬挂绳(5)的数量均为3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程学院,未经南昌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289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