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地质力学模式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01985.2 | 申请日: | 2022-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6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杜慧慧;李自朋;杨梦雪;张新影;贾小盼;张琳琳;栗莎;马瑞彦;崔彦;王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知育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96 | 代理人: | 李行 |
| 地址: | 05001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挤压 变形 地质力学 模式 构建 方法 | ||
1.一种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地质力学模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构建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地质环境与影响因素研究;
其具体步骤如下:
S1:隧道开挖过程的围岩力学行为分析;
S2: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地质力学环境分析;
S3:挤压型大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步骤二: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时空变形特征分析;
其具体步骤如下:
S1:隧道开挖时空效应分析;
S2:深埋隧道开挖应力特征分析;
S3:深埋隧道开挖变形特征分析;
步骤三: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力学模型确定;
其具体步骤如下:
S1:挤压型大变形力学机理分析
S2:岩石挤压变形三轴卸压试验分析;
S3:岩石挤压变形力学模型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地质力学模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挤压型大变形影响因素研究具体包括:(1)围岩特性的影响;(2)埋深的影响;(3)地应力组合形态的影响;(4)断面形式的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地质力学模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深埋隧道开挖应力特征分析具体包括(1)分析;(2)空间应力状态特征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埋隧道挤压型大变形地质力学模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为建立岩石挤压型大变形的力学模型,在深入分析深埋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型大变形力学机理基础上,结合岩石室内试验,进一步探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岩石挤压变形的力学行为,同时隧道开挖卸荷条件下围岩经历弹性变形—峰前卸荷损伤扩容—峰后脆性跌落—线性应变软化—残余理想塑性5个变形破坏阶段,其中有3个重要的临界转折点:①由弹性变形进入峰前卸荷损伤扩容阶段的损伤扩容应力点,C点;②从损伤扩容进入峰后破坏阶段的峰值极限承载强度点,D点;③从峰后脆性跌落阶段进入线性应变软化阶段的线性应变软化点,E点,于是需要这3个临界转折点的判别准则,在计算时用于判别当前应力状态所处的变形破坏阶段,进而采用该阶段的本构方程,针对卸荷状态下砂岩建立了损伤扩容、破裂碎胀准则的形式,建立开挖卸荷条件下软岩各变形破坏阶段的临界准则,包括损伤扩容、破裂碎胀和线性应变软化3个临界准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未经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19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