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降低血清中尿酸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8304.1 | 申请日: | 202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4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野;张怡轩;王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贝克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747 | 分类号: | A61K35/747;A61K31/352;A61K36/287;A61P19/06;A61P29/00;A61P1/16;A61P13/12;A23L33/105;A23L33/135;A23L3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113122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降低 血清 尿酸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涉及于微生物领域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低血清中尿酸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组合物为组分A和组分B,组分A为含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 BKR‑007,组分B为含木犀草素;组合物中格氏乳杆菌BKR‑007含量为0.6×108~1.8×1010CFU/kg(B.W.),组合物中木犀草素含量为1~40mg/kg(B.W.)。实验表明,菌株BKR‑007可以促进机体对木犀草素的吸收并维持较高血药浓度。与单组分菌株BKR‑007、木犀草素或菊花提取物相比,使用较低剂量的复方组合物即可对高尿酸血症及其因高尿酸血症所诱发的机体慢性亚炎症状态、肝肾功能损伤等产生良好的改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涉及于微生物领域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低血清中尿酸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由于机体长期处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从而血尿酸水平的增高导致尿酸盐晶体在关节、软骨和肾脏等沉积特征性的代谢性疾病[1]。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以及最危险的因素[2],其临床诊断指标为男性血尿酸含量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57μmol/L[1]。
研究表明,在长期处于高尿酸血症的胁迫下,机体亦可诱发慢性低度炎症,并对肝脏及肾脏功能造成损伤。造成肝脏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为: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D)在将底物氧化为尿酸的过程中伴随限制性氧胁迫(ROS)现象,产生过量自由基包括O2-及H2O2进而造成肝功受损及慢性低度炎症[5-6]。造成肾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为:一方面引起尿酸结晶成沉积,间接导致肾小动脉和慢性炎症,引起肾脏损伤加重。另一方面,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尿酸可以引发肾小球小动脉病变,直接导致慢性肾脏疾病[7]。除此,高尿酸血症亦可诱发高血压[8]、糖尿病[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及肥胖[10]等一系列慢性疾病。故控制血清中尿酸的水平,对降低痛风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诱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血清中的尿酸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为外源性的,由食物中所富含的嘌呤类化合物经人体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进而在肝脏中转化为黄嘌呤,黄嘌呤进一步经黄嘌呤氧化酶(XOD)转化为尿酸,故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需要尽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取,进而减少尿酸的生成;一种为内源性的,由人体自身合成或由嘌呤核苷酸合成与分解代谢形成,故单纯的降低食物中嘌呤的摄取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尿酸的水平。
故在临床实践中则往往使用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如别嘌醇等,控制血清中尿酸的水平。而常见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或溴苯马龙等则往往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为长期使用控制血清中的尿酸水平造成隐患。
益生菌对食物中外源性嘌呤化合物在肠道中的降解具有重要作用,已报到的具有此类功能的菌株有:发酵乳杆菌MEP181504(Lactobacillus fermentum)、短乳杆菌EMP181507(Lactobacillus brevis)、口乳杆菌NITE P-223(Lactobacillus oris)、格氏乳杆菌JCM8787(Lactobacillus gasseri)(特開2013-48636(P2013-48636A)、酵乳杆菌MEP181504(L.fermentum)及短乳杆菌MEP 181507(L.brevis)等(特開2013-48636(P2013-48636A)。这些菌株主要对黄嘌呤、鸟嘌呤、鸟嘌呤核苷酸、肌苷及腺苷等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贝克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贝克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8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钽溅射靶材端面密封槽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