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反硝化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和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5802.0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8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伟;欧栋;孙诗清;李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B01J19/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擎科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49 | 代理人: | 洪黎 |
地址: | 31403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硝化 碳源 载体 填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反硝化细菌的碳源载体填料,所述的碳源载体填料由生物陶粒表面包覆有机碳源涂层构成;所述的碳源载体填料涂层主要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碳源材料40~60%,有机酸10~20%,亲水聚合物10~20%,无机盐2~4%,长链高丝氨酸0.1~0.5%,L‑赖氨酸谷氨酸盐0.5~1%,pH调节剂1~3%,其余为水。本发明用于反硝化细菌的碳源载体填料成本低,并可提高反硝化菌的脱氮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反硝化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水、城市废水的大量排放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氨氮和COD主要来源于各类污/废水,不同来源的废水,其氨氮、COD含量、pH值、电导率有较大的差异。
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废水处理法,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截留法等,以热交换原理为基础的处理法也属于物理处理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方法。在化学处理法中,以投加药剂产生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是: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而以传质作用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有: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电渗析和反渗透等,后两种处理单元又合称为膜分离技术。其中运用传质作用的处理单元既具有化学作用,又有与之相关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从化学处理法中分出来,成为另一类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化学法。生物方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方法。根据微生物生活方式的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需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类型。废水生物处理广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处理法,按传统,需氧生物处理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类。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种处理单元,它有多种运行方式。属于生物膜法的处理设备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以及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称自然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又名生物还原处理法,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处理设备主要为消化池。
生物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脱氮方式,针对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处理,由于其低碳氮比特性,必须外加碳源。但是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碳源价格高昂,导致废水处理的运行成本高。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及专业知识,并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构建一种用于反硝化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和制备方法,可有效改进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反硝化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和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碳源载体填料成本低且可提高反硝化菌的脱氮速率。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反硝化细菌的碳源载体填料,所述的碳源载体填料由生物陶粒表面包覆有机碳源涂层构成;所述的碳源载体填料涂层主要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碳源材料40~60%,有机酸10~20%,亲水聚合物10~20%,无机盐2~4%,长链高丝氨酸0.1~0.5%,L-赖氨酸谷氨酸盐0.5~1%,pH调节剂1~3%,其余为水。
前述的用于反硝化细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其中,所述的碳源载体填料涂层主要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碳源材料50%,有机酸25%,亲水聚合物10%,无机盐3%,长链高丝氨酸0.2%,L-赖氨酸谷氨酸盐0.8%,pH调节剂2%,其余为水。
前述的用于反硝化细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其中,所述碳源材料选自葡萄糖、淀粉、红糖、纤维素、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前述的用于反硝化细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其中,所述有机酸选自酒石酸、草酸、抗坏血酸、柠檬酸、乙酸、苹果酸、丁二酸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5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