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型水库动态边界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94950.0 | 申请日: | 2022-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1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翟俨伟;蒋定国;刘伟;戴会超;翟然;邹鹏;全秀峰;刘肖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玉 |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水库 动态 边界 计算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河道型水库动态边界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河道型水库的特征水位值以及历史来流流量;
建立所述河道型水库的一维水动力模型;
求解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相同特征水位、不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以及不同特征水位、相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
以相同特征水位、不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以及不同特征水位、相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分别作为初始条件,基于具有预设振幅和频率的来流流量波动以及具有预设振幅和频率的特征水位波动,求解非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特征水位相同、来流流量波动条件下的第一水面线过程以及来流流量相同、特征水位波动条件下的第二水面线过程;
根据第一水面线过程的波动振幅衰减以及第二水面线过程的波动振幅衰减确定河道型水库的河道和湖泊动态边界;
以相同特征水位、不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以及不同特征水位、相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分别作为初始条件,基于具有预设振幅和频率的来流流量波动以及具有预设振幅和频率的特征水位波动,求解非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特征水位相同、来流流量波动条件下的第一水面线过程以及来流流量相同、特征水位波动条件下的第二水面线过程,包括:
分别以正常蓄水位、来流流量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水面线和正常蓄水位、来流流量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水面线作为初始条件,基于具有预设振幅和频率的来流流量波动,求解非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正常蓄水位、来流流量波动条件下的第一水面线过程;
分别以最低消落水位、来流流量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水面线和最低消落水位、来流流量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水面线作为初始条件,基于具有预设振幅和频率的来流流量波动,求解非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最低消落水位、来流流量波动条件下的第一水面线过程;
分别以来流流量最小值、正常蓄水位及其对应的水面线和来流流量最小值、最低消落水位及其对应的水面线作为初始条件,基于具有预设振幅和频率的特征水位波动,求解非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来流流量最小值、特征水位波动条件下的第二水面线过程;
分别以来流流量最大值、正常蓄水位及其对应的水面线和来流流量最大值、最低消落水位及其对应的水面线作为初始条件,基于具有预设振幅和频率的特征水位波动,求解非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来流流量最大值、特征水位波动条件下的第二水面线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型水库动态边界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求解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相同特征水位、不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以及不同特征水位、相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包括:
设置相同的特征水位,改变来流流量,求解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相同特征水位、不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
设置相同的来流流量,改变特征水位,求解恒定流条件下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得到不同特征水位、相同来流流量下的多个水面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型水库动态边界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水面线过程的波动振幅衰减以及第二水面线过程的波动振幅衰减确定河道型水库的河道和湖泊动态边界,包括:
基于第一水面线过程,以水面线波动衰减至最大波动振幅的第一预设值时,确定第一动态边界;
基于第二水面线过程,以水面线波动衰减至最大波动振幅的第二预设值时,确定第二动态边界;
基于所述第一动态边界和所述第二动态边界,确定河道和湖泊动态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型水库动态边界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河道和湖泊动态边界确定河道型水库的永久河道区间、过渡区间和永久水库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大学,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49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