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0875.0 | 申请日: | 202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5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何祥;杨科;刘钦节;陈登红;李志华;冯飞胜;张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28;B02C23/02;B02C23/16;B02C4/42;B07B1/28;B07B1/42;B07B1/46;B01F33/83;B01F23/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唐鹏飞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基固废 填充 破碎 混合 装置 | ||
1.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破碎混合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混合装置还包括:
固定在底架(1)上的破碎桶(2);
安装在破碎桶(2)内的可拆卸的散料件(5),用于对煤基固废进行散料导向;
设置在破碎桶(2)一侧的筛选件(4),筛选件(4)上设有筛分结构,通过位于散料件(5)下的筛分结构对破碎的煤基固废颗粒进行筛选;
固定在底架(1)上且位于破碎桶(2)一侧的混料桶(3),与破碎桶(2)连接进行煤基固废粉料输送,混料桶(3)内设有转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桶(2)上设有存料槽(22),存料槽(22)的一端连接有螺旋上料机(222),存料槽(22)内转动设有用于控制进料的拨料轮(224),破碎桶(2)内设有位于拨料轮(224)一侧的进料孔(231),进料孔(231)的一端固定设有锥形斗(232),锥形斗(232)直径小的一端与进料孔(231)连通,破碎桶(2)的一侧设有插槽(24),插槽(24)的两端转动设有锁紧板(25);
所述锁紧板(25)上设有通孔(251),破碎桶(2)内转动设有位于插槽(24)的下方的破碎辊(201),破碎桶(2)的一侧固定设有用于安装筛选件(4)的连接块(26),连接块(26)上固定设有安装杆(261),连接块(26)的一侧转动设有曲柄(27),曲柄(27)的一端固定设有拨杆(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件(5)包括矩形框(51)和调节结构,矩形框(51)的两端设有螺纹孔(52),调节结构包括与矩形框(51)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杆(53)和第二轴杆(54),第一轴杆(53)和第二轴杆(54)上均设有分料板(55),分料板(55)对称设置在调节结构上,分料板(55)的一端设有钩部(56),第一轴杆(53)上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斜板(50),设置在第一轴杆(33)上的分料板(55)与第一斜板(50)平行连接,相邻的第一斜板(50)之间设有散料槽,散料槽内设有与第一斜板(50)交错设置的第二斜板(58),位于第二轴杆(54)上的分料板(55)与第二斜板(58)平行连接,第一轴杆(53)与第二轴杆(54)上均设有齿轮(5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件(5)上的第二轴杆(54)之间通过皮带(57)连接,破碎辊(201)设置在相邻调节结构之间,通过螺栓穿过通孔(251)与螺纹孔(52)配合,第一轴杆(53)与第二轴杆(54)之间通过齿轮(59)配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件(4)包括连接部(41)和连接杆(42),连接部(41)上设有轴心孔(43),筛选结构与连接杆(42)通过连接部(41)连接,连接杆(42)上设有直槽(44),筛选结构为筛板(45),筛板(45)上设有筛孔(46);
所述轴心孔(43)与安装杆(261)配合,直槽(44)与拨杆(28)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6)包括设置混料桶(3)内的锥形板(61),锥形板(61)上固定设有倾斜设置的推杆(62),锥形板(61)上固定设有锥形桶(63),锥形桶(63)的一侧设有第一搅拌杆(64),锥形板(61)上固定设有与混料桶(3)转动连接的连接轴(65),连接轴(65)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搅拌杆(66),连接轴(65)与第二搅拌杆(66)位于锥形桶(63)内侧,锥形板(61)上位于锥形桶(63)内侧设有阵列分布的出料槽(6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桶(3)上安装有水管(33),混料桶(3)的底部设有与出料槽(67)连通的出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未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08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