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及其在反刍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83585.3 | 申请日: | 202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4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江国托;单春乔;刘艳;王岩;李娟;秦淑杰;于洪敏;翟红旭;刘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2;A61K45/06;A61P33/10;A61P33/02;A61P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宫志兼 |
地址: | 221300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孢短 芽孢 杆菌 及其 反刍 寄生虫 防治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抗寄生虫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及其在反刍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在所述用途中,所述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选自线虫、绦虫或球虫,所述反刍动物优选牛或羊。本发明所述侧孢短芽孢杆菌或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作用,可对虫卵和幼虫产生抑制发育和杀灭的效果,不产生耐药性,无药物残留。本发明还发现将侧孢短芽孢杆菌与其他常用防治反刍寄生虫的药物联用能够产生协同增效的抗反刍寄生虫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其他常用防治反刍寄生虫药物的用量,进而降低其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寄生虫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及其在反刍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妨碍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一些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威胁人体的健康,影响公共卫生的安全。反刍动物牛、羊的寄生虫病一直是牛、羊养殖过程的常见病,且对牛、羊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使动物机体消瘦,营养不良,若不能及时治疗甚至能造成牛、羊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目前,常见的反刍动物驱虫药主要包括有机磷类、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吡喹酮等,剂型主要有溶液剂、浇泼剂、注射剂等。使用有机磷类药物驱虫,如果在药浴后处置不当,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溶液剂、浇泼剂、注射剂等常规剂型在使用时易受到环境、放牧方式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只适合于规模化的圈养方式的反刍动物使用,施用过程中存在给药不方便,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的问题。而且一旦在用药过程中不能彻底杀死寄生虫,放牧的牛、羊排出的带有虫卵的粪便会污染牧草,这将增加反刍动物反复感染、发病的可能性。
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主要有线虫、球虫和绦虫等几大类,且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普遍(参见,例如,刘林科等,“我国部分地区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球虫种类鉴定”,畜牧与兽医,2021年第53卷第4期,第117页-第123页),因此开发能够同时杀灭上述几种寄生虫且毒性较低并对环境友好的兽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是一种杆状的、产内生孢子的兼性厌氧细菌,能够产生其特有的独木舟状伴孢体 (canoe-shaped parasporal body,CSPB)紧紧地依附于芽孢一侧,从而使其芽孢侧生。侧孢短芽孢杆菌是既能抗菌杀虫又有医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杀虫活性上,国外研究较多,已有生物杀虫剂成品上市。侧孢短芽孢杆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尤其是对细菌和真菌。此外,侧孢短芽孢杆菌也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益生菌,其所产生的特有抗生素已应用于医药领域。
但是,目前尚无将侧孢短芽孢杆菌用于防治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如线虫、绦虫等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治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及其在反刍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
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发明:
在第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或其代谢产物在制备防治反刍寄生虫药物中的用途。
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反刍寄生虫是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
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线虫、绦虫或球虫。
优选地,所述侧孢短芽孢杆菌具有广谱抗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作用,所述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虫为线虫、绦虫和球虫。
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反刍动物选自牛、羊、羊驼、羚羊、骆驼或鹿。
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反刍动物选自牛或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3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